“本人会中医、按摩、足道等技艺,想学习做粥的技术。”“本人有0-3岁育儿经验,想学开车,有需要交换技能的朋友请与我联系。”……通过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的特长及希望换取哪方面的技能,来寻找有共同志趣的朋友,互通有无,各得所需,已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新时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技能交换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南昌,也有这么一群人开始尝试这种交流方式。
发现:“知识技能分享”APP受欢迎
“本人有3年瑜伽教练经验,擅长哈达瑜伽和流瑜伽,感兴趣的请与我联系。”15日,市民小谢在一款名为“约单”的APP上发布了自己第一条技能分享帖子。帖子发出去后才8小时,就收到了数十条回复。其中有人花钱买其技能,也有人希望“以技换技”。
事实上,像市民小谢一样在网上发布技能服务的人并不少见,技能买卖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记者在华为手机APP应用市场搜索发现,除了小谢用的“约单”之外,还有不少技能分享APP,比如“近帮”“友帮”“帮圈”“喏喏”“约能人”等。记者粗略算下来,足足有20款不同名字的APP,都是在做技能分享。另外,不少综合性服务APP也开辟了技能服务板块,比如淘宝旗下二手交易平台“闲鱼”APP、赶集网APP等。
随后,记者下载了这款名为约单的APP,在技能平台上看到,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技能”进行出售,帮助别人完成任务并获得报酬。该平台目前提供的技能种类从绘画、摄影、理疗到瑜伽、按摩,类别超过100种,覆盖范围之广不禁让人感叹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南昌某高校体育专业大二学生周伟擅长长跑,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应用上发布了一个陪人跑步的技能,定价为每小时30元。由于软件自身带有手机定位的功能,没过多久就有很多附近的人“下单”。“不少是本校的学生,有的是为了减肥让我陪跑,有的是为了考试进行练习。”周伟告诉记者,自从自己“试验”成功后,身边不少同学也加入到技能分享的队伍,有的分享化妆技能,有的分享摄影技能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技能分享”APP还是个新鲜事物,但南昌也已经有不少人尝鲜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探因:“知识技能分享”新鲜又好玩
“我教你跳街舞,你教我英语”“资深化妆师教你化妆”“利用空闲时间免费教吉他”……曾经热衷于在网络上以物易物的“换客”,如今又以一种更新潮的交换方式出现在网络。“知识技能分享”缘何如此受欢迎呢?
“新鲜!”26岁的杨娜说。她第一次知道“知识技能分享”是在“闲鱼”APP中。“当时看到闲鱼里面有个技能服务,觉得非常好奇,就点开看了看。”杨娜说,这一看就让她兴奋起来了。“里面有出售厨艺的,有出售修电脑技能的,有做美甲的,种类非常多。”杨娜说,她最感兴趣的就是驾车陪练。原来杨娜拿驾照3年了,却没有多少驾驶经验。虽然每天要换几趟公交,家人也多次建议她买车,奈何技术不娴熟,又没有“师父”保驾护航,杨娜只能“望车兴叹”。
“在闲鱼逛了几天后,我决定给其中一名女性发布者回复,通过几次交谈,我们最终约好了每周末练车。”杨娜说,第一次练车,对方就给她亮了驾照和身份证、工作证,这让她心安了不少。“几次练下来,我们就熟悉了,她知道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后,提出免掉陪练费,帮她儿子补习数学的建议。”杨娜说,既能省钱,还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何乐而不为呢!在成功经历过第一次“技能交换”后,杨娜对此更感兴趣了。现在,只要有技术方面的需求,她都会去技能分享APP上发帖、寻找“能人”。
除了因为是“新鲜”事物吸引人外,也有不少人表示网上分享“知识技能”是因为“好玩”。张正达是一名计算机工作人员,对于互联网上的新鲜事物总是“第一时间”尝试。“当时我一口气下载了七八个同类APP,在摸清如何操作后,他就开始发帖分享自己的专业技能了。”张正达说,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就是电脑。“大学毕业后进了现在的公司,一晃五六年,因为一直在一个部门待着,处理的问题也比较单一,有些工作都基本上程序化了。”张正达说,分享自己的技能,他主要就是图“好玩”,因为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别人修过电脑、组装过电脑、甚至还帮一些小公司编程。”张正达告诉记者,这项以“好玩”为初衷的分享,让他收获了不少实战经验,也让他有了更多想法。“明年我打算申请换岗,给自己一个全新的挑战。”张正达说。
通过“知识技能分享”收获的有时候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还能收获到一份友谊。雷珊和陈清就是因为“知识技能分享”平台而成为闺蜜的。雷珊是一位新手妈妈,对于如何带孩子真是“八窍通了七窍”。于是她在“闲鱼”上闲逛,想买几本育儿的二手书。“当时看到技能服务,好奇之下点开,居然看到了陈清发布的‘育儿服务’。”雷珊说,她和陈清聊了起来,才知道陈清是一位全职妈妈。“她为了带孩子,在生孩子前就参加了各种育儿培训,加上自己带孩子的经验,自然成了一位育儿能手了。”雷珊说。她和陈清加了微信,开始了“一对一”的服务。“我宝宝读幼儿园了,所以有不少空闲时间,分享技能的初衷是赚点零花钱,但没想到和雷珊特别投缘,熟悉之后才知道是校友,如此一来就成了闺蜜了。”陈清笑道,自己是从外地嫁到南昌,当了全职太太,在这里并没有什么朋友,和陈清的相识让她生活丰富起来。“既能分享技能又能交到朋友,我得为知识技能服务平台点赞。”陈清笑言。
调查:教英语受欢迎程度高
厨艺、育儿技能、计算机技能、跑步技能……在“知识技能分享”平台,各种技能服务应有尽有。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南昌,英语技能受欢迎程度非常高。 在豆瓣网上,有一个江西本地的“技能交换小组”。从技能交换小组的帖子中看到,希望学习英语的网友最多,其次是音乐、绘画、摄影等技能。
“各取所需,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还能节省下高昂的培训费。”小组成员豆豆告诉记者,小组目前有100多名组员,虽然组内活跃度不如普通论坛那么高,但是每过两三天总有网友发帖“求技能”。豆豆表示,这种学习模式比较新颖、直接,主要是成本低,“比参加技能培训费用低很多”。
豆豆告诉记者,她从小学习二胡,所以她用二胡技能在网上“交换”了英语技能。“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英语,现在工作了,有时候碰到要用英语打交道的项目都不敢争取,这也促使我下决心学好英语。”豆豆说,她在技能小组“混”了好几月之后,才找到了合适了英语技能分享者。“我们已经互换技能一年多了。现在我的英语水平提升了许多,而她的二胡技巧也娴熟了,这种互换也让我们成为了朋友。”豆豆说。
提醒:“知识技能分享”亦有风险
在生活中,陌生人常被人提防,家长也从小教导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现在这种观念受到了新兴社交电商模式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陌生人的“帮助”。
“知识技能分享”不仅有线上服务,也有线下服务,除了有技能互换,也有技能出售。不论这里的分享是否有偿,其本质都是通过劳动和知识换取报酬。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提供运动私教、餐饮、维修服务的卖家,并没有在网上出示相应的资质证明,很多人还明确表示自己是“爱好者”,并非专业人士。
“建议使用分享技能平台的朋友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比如订立合同等。”盈科律师事务所肖律师表示,让陌生人上门服务,也存在一定风险。而在网上出售技能的卖家几乎都是个人,没有公司的统一管理,假如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恐怕很难快速、合理地解决。“买卖技能实际是人与人的互相协作,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只有纳入监管,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才能让买卖双方都放心。”肖律师如是说。(记者 吴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