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法院打破信息壁垒 与多部门联合惩戒失信行为效果良好
今年“夏日风暴”和“秋季行动”执结9948起 标的额23.95亿元
曝光、丢面子……这是不少遭“法媒银”平台惩戒的“老赖”的感受。江西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于2015年12月4日正式启动上线后,截至今年11月15日,共有313万余人次通过平台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平台中曝光惩戒的23211名“老赖”中,有3714名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标的额达2.56亿元。省高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法院抓住建设“法治江西、诚信江西”的有利时机,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与各部门对接,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惩戒,为推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失信律师曝光后急还钱
11月1日上午,赣州律师凌某迫于压力和担心名誉受损,打电话联系法院,希望法院不要再将其曝光,并主动将未履行的款项全部交清。据悉,凌某替朋友担保贷款10万元,但朋友没有及时偿还贷款,被贷款公司一并告上法庭。法院判决生效后,凌某及其朋友均未主动履行义务。法院认为,凌某作为法律工作者,本因模范遵守法律,依法及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却不积极主动履行法律义务。法院分别于9月20日、10月15将凌某失信的信息在法院微信公众号及“江西法媒银曝光台”曝光,被浏览和转发10余万人次,在寻乌县小县城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和凌某一样被曝光在‘江西法媒银曝光台’的还有很多‘老赖’,也都感受到压力。”省高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曝光平台于去年12月4日上线,截至今年11月15日,曝光惩戒的23211名“老赖”中有3714名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自动履行率为16%。
“诚信红黑榜”滚动播放
10月8日,南昌市西湖区法院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示在西客站几处显眼的电子屏幕,轮番播放,南来北往数千名旅客驻足观看。
“除各县区基层法院发布诚信黑名单,2014年下半年以来,省法院联合省文明办、省人保厅、省工商局、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等省直部门,每季度发布一期‘江西诚信红黑榜’,截至今年10月已发布8期,将120余名典型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榜名单曝光。”省高院介绍,“诚信红黑榜”的发布在全省主流媒体广泛传播,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同时,全省各级法院在省法院统一部署下,开展了集中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闹市区电子显示屏、公交车移动电视、农村集贸市场公告栏等各种信息载体,做到全媒体公布、全方位覆盖,共向社会曝光“老赖”2万余名。曝光后,有1900余人主动到法院,或履行义务,或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或作出还款承诺,执行标的额达1.4亿元。
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5080人次,其中自然人130900人次、法人或其他组织1418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赣鄱频刮打击“老赖”风暴
10月31日,武宁法院收到县综治办关于11个省级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征求意见函后,对各个单位进行逐一复查,发现名单中的武宁县供电公司在该院有未结执行案件。法官立即与武宁县供电公司领导沟通,对方承诺:两日内支付所有案款。11月2日,武宁县供电公司将全部案款汇入法院账户,案件顺利执结。这是法院第一次通过对文明单位复查促使被执行人单位积极主动履行结案的案件。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省法院将抓住建设‘法治江西、诚信江西’的有利时机,在省委的统一协调和部署下,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协作,以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为抓手,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主动将法院有关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等数据与各部门对接,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惩戒,为推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省高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省法院积极开展集中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如7月20日至8月30日全省法院开展了为期40天的“夏日风暴”专项行动,10月18日又启动“秋季行动”集中执行。两次专项行动截至11月18日,全省法院拘传4706人,拘留1516人,限制出境1182人次,强制清场333次,强制审计36次,发出司法建议172份,实际罚款1028万元,将涉嫌拒执犯罪的被执行人移送公安机关侦查210案213人,实际执结9948起执行案件,实际执行到位标的额23.95亿元,在赣鄱大地掀起了一股打击“老赖”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