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公交车刚到站,十多辆红色三轮电动车前后左右包抄,迅速将公交车围得水泄不通——这是余江县三轮车抢占客源的真实场景。
据了解,目前余江城区非法营运铁皮三轮车达600余辆、黄包车已达到300余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对此,余江县公路运输管理所称:“非法营运不归所里管。”其他管理部门也称,整治三轮车乱象有困难。
专家认为,只有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变化,真正帮助这些司机解决生计问题,类似的社会管理问题才能得到根治。
◎文/图 首席记者付强
千辆“黑车”非法营运
目前,余江城区非法营运铁皮三轮车达600余辆、黄包车已达到300余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11月13日8时30分,余江县城区主干道安仁大道。
一辆公交车刚到达县交警大队站台,十多辆红色三轮电动车从前后左右包抄过来,迅速将公交车围得水泄不通。
“去哪里?上车3块钱一人,5块钱两个人。”记者称要去县人民医院,一位师傅称,县人民医院距离交警大队约4公里车程,需要5元/人。
见记者有些犹豫,另一位刘姓师傅凑上前来:“我的车子是新款,车内空间比旧款的大多了,4元/人,走吗?”
乘坐刘师傅车子时,新法制报记者与其攀谈起来。
刘师傅自称今年62岁,是县城周边乡镇的居民。由于其孙子在城区小学上学,今年年初,他在县城花1万余元购买了这辆三轮车。除了每天按时早晚接送孙子,其余时间出来跑车,每天可赚一百多元。
“竞争太激烈了,本来4公里至少要8元,但现在价格降了一半。”刘师傅称,大家发现三轮电动车拉客很赚钱,于是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进来。
以前生意好时,车子一趟可拉6个人,而现在,三轮电动车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利润也越来越少。
尽管三轮车竞争激烈,可依然有人继续加入其中。
在记者从人民医院返回交警大队途中,一位自称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兼职司机,一边搭乘记者,一边介绍称,他是8月份购买的三轮车,自己每个月拉客收入和上班月工资差不多,都是3000多元。”
记者走访时发现,在余江县城范围内,很难见到出租车的身影,各个主要路口都能看到三轮电动车。
“我们跑余江到鹰潭的路段,在县城根本抢不过三轮车。”余江县汽车站门口一出租车司机说,这些三轮电动车都是无牌、无证、无照的改装营运车辆。
从余江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和当地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显示,目前,余江城区非法营运铁皮三轮车达600余辆、黄包车已达到300余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当地公交公司年亏损800万元
由于受到千辆“黑车”冲击,他所在的江西余江长运有限公司陷入了严重亏损状态。
说起余江的三轮车,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出租车和公交车司机,大家颇有微词。
“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余江县政府部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每天,他驾车途经县城闹市区,但凡三轮车只要听到马路对面有人叫车便会立即拐弯,导致其多次急刹车。“前不久,我的车子还与三轮车发生过剐蹭。当时,一辆急速行驶三轮车逆行撞坏了我的前车大灯和引擎盖,维修费花了2500元。但是,由于三轮车没有购买保险、无证无照,车主自称没钱,扔下车子离开了现场。无奈之下,我只得自认倒霉。”
位于白塔东路的余江一中交通状况较为糟糕。
一到下课时间,红色三轮车挤满了学校门口,接送小孩的家长和车辆被堵到马路上,公交车也不得动弹,这给接送小孩的家长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当地居民看来,三轮车的乱停乱放,不仅影响城区交通秩序,对道路交通安全存在安全隐患,还影响了余江县的形象。
公交车司机夏伏良称,每当公交车到站后,三轮车就围了过来,早已见怪不怪。令他哭笑不得的是,此时,他们不仅要提醒上下车乘客注意安全,还要按喇叭开道,有时还要苦口婆心劝诫三轮车让道公交车。
夏伏良还告诉记者,由于受到千辆“黑车”冲击,他所在的江西余江长运有限公司陷入了严重亏损状态。
江西余江长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桂峰接受采访时介绍称,2014年3月,公司投资1400多万元收购余江县22辆公交车,成为余江县惟一从事专业运输的公交公司。当时,由于收购的公交车型老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公司再次投资了660万元对公交车进行更新运营。
2015年12月,为了提升余江县城市形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该公司又新购了18辆纯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营。
然而,接二连三的巨额投资,公司效益却不见起色。
“去年亏损800万元,今年截至11月,已亏损560万元。”桂峰称,之所以亏损如此严重,主要原因是三轮车非法营运,低价揽客与公交车抢客源。
直至现在,三轮车成了城区交通“主力”。
为此,余江县三丰出租车公司有关工作人员说:“亏不起啊!再不整治三轮车,公司就要关门了。”
开展专项整治但成效不大
余江县城市管理局、工商(市场)质监等其他部门也表示,仅依靠一家单位,难以根治长期存在的“黑车”非法营运问题。
正是因为三轮车等“黑车”混乱,今年1月12日,长运公司曾向余江县人民政府上报《关于取缔余江县城区三轮车的报告》。
但是,取缔千辆“黑车”谈何容易。
“这么多车,管不了,平时就没管过。”刘师傅称,在他的印象中,余江县有关部门并未采取过措施整治或限制三轮车、黄包车载客。
记者了解到,依照《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交通运输部规章、地方相关法规,县级运输管理所负责对辖区内客货运输市场,进行政策引导、行业监管,对辖区内客运、货运、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进行许可、登记、管理,打击违法经营和非法经营行为。
为核实这一情况,记者来到余江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反映三轮车非法营运一事。该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非法营运不归所里管!”
据余江县交警大队一位民警介绍,此前的2015年春运期间,江西省正式启动集中打击“黑车”非法运营专项整治行动。为了响应这次行动,余江县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多部门曾联合开展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除非法营运的“五车”,重点治理主要线路、汽车客运站、火车站、学校、医院、商品集贸市场和城乡接合部等地区非法营运车辆的违法行为。“但是,整治效果不太好”。
余江县城市管理局、工商(市场)质监等其他部门也表示,仅依靠一家单位,难以根治长期存在的“黑车”非法营运问题。
帮助司机谋出路或可根治
只有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变化,类似的社会管理问题才能得到根治。
与余江县接壤的抚州金溪县“五车”整治成果显著,或可借鉴。
金溪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党支委员余小虎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11日开始,由金溪县政府牵头组织的“五车”(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残疾人专用车、“黑的”)整治行动。
余小虎介绍称,2015年12月11日之前,金溪县政府首先通过回购方式,从老百姓手中购买“五车”,花费260多万元收购约550辆车。在规定的期限之内,自动上交的,政府会根据车况、购买时间,综合性评估,根据评估价格补偿给上交者;逾期未上交车辆的,由县直公安、交通运输、城管、残联、信访等25家单位联合参与的整治“五车”领导小组将上街巡查。一旦发现有非法营运的情况,将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车辆进行没收。而且,为了避免整治行动后出现反弹,高频率的巡查工作持续至今。
11月14日,走在金溪县城的大街上,新法制报记者几乎很难看到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的身影。
金溪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副经理张云表示,过去,他们也为三轮车非法营运而头痛,现在,以残障人士和下岗职工为主的非法营运者,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情况下,政府给予他们办理低保,对于靠开三轮车谋其生计的青壮年,根据他们自身的条件、工作能力,政府在(工业)园区,有限主动安排一些工作岗位,真正为其解决后顾之忧。
对此,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蔡前认为,金溪县政府的这套堵疏相结合的做法,解决了“五车”经营户的后顾之忧,值得余江借鉴。
蔡前分析称,从表面上看,非法运营难以根除,是各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有限,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宪法》里所规定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没有落实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还是要有行政首长负责牵头。
蔡前还说,从“管理”到“治理”,还应该让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也就是说,除了联合执法之外,还应该让社会团体、劳务公司、用人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真正帮助这些司机谋求出路。只有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变化,类似的社会管理问题才能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