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讯 (记者余红举、范志刚)12月12日,记者了解到,从本月开始,南昌市开展为期3年的“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开药方整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据了解,通过综合整治,实现“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到2017年底前,南昌实现城市环境实现明显改观;2018年底,一些顽症痼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2019年底,基本实现“干净整齐、畅通有序、文明礼让”。
城市环境存在不足
据了解,目前南昌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停车场、高架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南昌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84.4万辆,加上外地及军警车辆共有100万辆,而主城区停车位仅有40万个。“五车”(摩托车、电动车、残疾人代步车、人力车以及违法客运的机动车)规范管理不到位,“六乱”(机动车乱变道、乱停车、乱开灯、乱挂牌、乱鸣笛及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屡禁不止。市政设施不完备、道路保洁不到位,占道经营、乱贴垃圾小广告、“六小”(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厅、小歌舞厅、小旅馆、小网吧、小饮食店)等经营场所管理不规范时有发生,部分公共设施破损严重、修复不及时;部分市民行为盲目,乱扔乱倒、乱堆乱挂、乱搭乱建,随意损坏公共设施、高空抛物、晾晒衣物挂“万国旗”、宠物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
排查摸清全市积水点位
记者了解到,南昌将对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公园广场、城市出入口等八大场所开展治理。实现背街小巷通过改造提升,达到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环卫净化、立面美化;彻底消灭城市出入口乱搭乱建、乱吊乱挂以及脏乱差的现象。尽可能地把空中缆线埋入地下,推进实施全市228条市政道路“白改黑”,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建设四季有绿、四季有景、四季有花的花园式城市,对一些南昌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遗迹等古老建筑,坚持修旧如旧,留住“活着的历史”。
同时,整治摊点乱摆、垃圾乱扔、工地乱象渣土运输车辆等六种乱象。引导流动摊点进入市场经营,合理设置临时摆卖区、创业街、跳蚤市场等;取缔非法渣土运输车辆,对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运输撒漏、乱倒建筑渣土等实行严管重罚。
南昌城市积水点纳入此次改造,将排查摸清全市积水点位,切实解决排水管网老旧破损堵塞不畅、低洼地域水流倒灌、路面坑洼雨水积存、道路两边无排水沟渠等原因造成的积水问题,通过改造,基本达到中小雨天无积水、大雨暴雨能通车。
路面见警率达75%以上
行人乱行乱闯,非机动车乱穿乱冲,以及机动车乱变道、乱停交通,酒驾、毒驾、追逐竞驶、客车超员、超速、超限超载等严重危害交通安全行为是此次整治重点之一。同时,治理机动车乱鸣、乱开灯等其他影响交通秩序的行为,确保路面见警率达到75%以上,采取现场处罚和使用照相机、摄像机、视频监控系统结合的方式,使道路通行能力逐步提高。
综合治理“五车”,重点查处闯红灯、逆行、无牌无证、违法载人、非法从事客运、非法安装遮阳伞等违法行为。禁止加油站向在城区内行驶的无牌无证两轮、三轮摩托车和装配动力装置的无牌无证车辆提供加油服务。严厉查处打击营转非客车,清理占道为场的货车停放点。行业治理公交车、出租车、公路客车、旅游客车;规范园林洒水车、园林绿化车作业时间、线路,避开交通高峰时段通行、作业。
对交通管理不足、因工程施工占道、因停车设施缺失、道路功能不足等造成的交通拥堵,南昌调整优化勤务安排,严格围挡工期、时间,增设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泊位、开放院内停车场,调整完善“单行”“限左”等措施,推进交通组织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