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了,大伙儿喝点热粥,抓紧时间休息吧!”12月16日清晨5时28分,天还没亮,一辆橙黄色的工程车驶入了位于闽清县东桥镇山区的闽清北综合维修基地,几名身着黄色工作服的小伙子,完成了当天凌晨的天窗修作业,回到了工区。这是南昌铁路局南昌西工务段管内最南端的综合维修基地,自2015年合福高铁开通以来,每天“深夜工作、凌晨归来”便是这些职工们的工作节奏。
基地建在半山腰上,是两座三层楼的院落,里面有线路、路桥、探伤和轨道车专业共70余名职工。南平北路桥车间闽清北路桥工区就在院子的一楼。工区条件相对艰苦,从段机关所在地南昌出发,坐高铁动车要三、四个小时才能抵达这里。若从工区去闽清县城,则更加周折。闽清北站与县城虽仅一江之隔,渡江却只能靠农家的船只。“渡船是没有时刻表的,可能一两个小时才等上一趟,再加上山路崎岖颠簸,江水又湍急,出趟门特别不容易。”工区职工张晓明说。
一个小站、几根钢轨、两排宿舍、几畦菜地,还有一群年轻人,便构成了闽清北综合维修工区里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由于高铁“黑白颠倒”的作业性质,他们每天夜间伴着星星上道维修线路、桥隧,白天则在基地里休息、学习和锻炼身体。因交通不便,一日三餐的瓜果蔬菜时常供应不上,几个小伙子便自发利用工余时间开垦荒地,种上辣椒、玉米、茄子、豆角等蔬菜,既强健了身体,又满足了餐桌的需求。
“我和兄弟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更长,家反倒像旅馆了。”闽清北路桥工区的工长刘浩打趣地说。这个“90后”的工长家在湖北,来到高铁工作后,由于工作忙碌,平时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合福高铁开通一年多来,小伙子们已习惯了与钢轨日夜相伴的日子。他们见证了这条高铁的成长,也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我们就是合福高铁的‘南疆守卫者’。”工友冯建笑着说。
合福高铁地处山区,冬季早晚温差很大,四季虫蛇出没不断,小伙子们都习惯外出作业随身带好上蛇药和创口贴。“春运马上就要开始了,到时高铁加密开行,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忙碌。”刘浩说,现在他们已经进入了“全员备战”状态,在春运开始前他们要把管内高铁沿线的工务设备、线路两侧的危树危石等隐患全部排查整治完毕,保证“南大门”的高铁安全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