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8时45分,上高县锦江镇南源村彭家组村民发现,门前缓缓流动的河水变成了黑色。彭家河流段距离该县水厂取水口、上游宜丰县工业园排污口分别为近10公里、28公里,系上高县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断面。当日9时许,上高县环保局执法人员赶往现场取水样检测,并沿上游检查宜丰排污口,尚未“逮住”非法排污现场。当天上高县水厂水质系正常,但12月14日8时20分起,源水、过滤水及出厂水出现异常,遂紧急停止供水,清洗、消毒所有工艺池,同时宜春市及上高、宜丰两县政府部门介入调查处理。12月14日11时30分许,上高水厂恢复供水。
12月16日上午,宜春市委宣传部发布通报称,经调查后初步判断,此次“上高自来水异常”主要污染源为上游部分企业,已关停取水口上游的宜丰县工业园区5家违法排污企业,并行政拘留其中2名企业主。
12月16日,记者赴实地调查采访了解,事发后,省环保厅、宜春市委市政府及上高和宜丰两县党委、政府组成调查组,连续数日摸排调查,当前已全面停产整顿取水口上游宜丰县工业园区内涉及排污水的企业;该园区管委会及上高县水厂相关负责人已被停职检查;宜春市启动锦江河上游水域断面及自来水厂水质24小时监控,扎实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排污严打”整治活动。此外,上高县正加紧建设新水厂,新水厂取水口已移至宜丰县工业园排污口上游,明年1月中旬可投入运行。
事发后恢复供应的出厂水均经检验合格
在上高县润泉供水有限公司(原上高县水厂)生产部经理钟福生带领下,记者来到该公司生产区,看到源水、过滤水等4组工艺池里里外外已被彻底清洗,过滤水工艺池清澈见底,底部及水管部位可见少量残留的漂白粉。
钟福生向记者介绍,12月14日早上,水厂发现4组工艺池壁全被染成了红色,且水体明显有异味,立即停止供水,用漂白粉全面清洗、消毒。随后源水逐渐恢复正常,工艺池重新蓄水、制水。当日临近中午时分,出厂水经检验合格后予以恢复供水。
记者走访上高县行政中心大楼及供水公司,所到之处未发现有干部、员工囤积矿泉水,均取自来水烧开饮用。
上高宜丰两县通力合作及时处置水污染事件
记者注意到,事发后几天,上高县政府通过当地电视台及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及时发布最新有关水污染问题处理进展,12月17日还特别发布公告,说明当前水厂出厂水系检验合格饮用水,要求全县干部、群众勿信谣、传谣。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招纳民间环保志愿者,监督水源地及水厂水质。
上高县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县2015年起就成立了县城区饮用水安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一套预警机制,严密监测、检测锦江水质情况。当前除了建新水厂,还着手规划扩建新水源点即保丰水库,预计2018年可竣工并投入运行,届时可彻底解决县城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就下游上高县水污染处置问题,宜丰县委、县政府态度也很坚决,严查县工业园区所有企业排污情况,凡排污不达标的,一律依法关停。宜丰县政府还签订了工业园区企业环保整治《承诺书》,12月14日就迅速依法关停了5家违法排污企业,当前正积极配合省、市环保部门开展“排污严打”整治活动,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宜丰企业排污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督。
宜春严查违法排污宜丰又有多家企业被停产整顿
12月16日下午,记者随上高县环保执法人员来到南源村彭家组水源预警监测点,发现宜春市环保局及下属环境监察支队、环境监测站主要负责人均蹲守现场监测或取水样检测。
宜春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袁成红告诉记者,自12月14日起,省市环保部门已组成调查组分赴宜丰县工业园、彭家组预警断面、上高水厂取水口等多个点进行监测排查。尤其是对宜丰县工业园区企业排污情况摸排,采取了最严厉的举措,调取了天网监控系统及园区所有监控设备,对所有进出企业的运输车辆及生产等情况进行分析,揪出所有违法排污企业。一旦查实,将按新《环保法》上限标准予以处理,不仅依法关停违法企业,还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采访中,上高县锦江镇南源村村支书罗冲锋向记者表示出担忧。他说,多年来,该村5个村组共600余人全部饮用地下水,而村里统一设立的井水就位于彭家组,离涉污河流直线距离仅150米远,他担心,污水是否殃及井水?
记者就此建议宜春市环境监测站主任袁卫峰现场取南源村井水水样检测,他立即应允。
截至12月20日发稿时,记者获悉,除早前公布的5家违法排污企业关停外,宜丰县工业园又有24家企业被全面停产整顿。令人欣慰的是,袁卫峰向记者反馈,南源村井水PH、COD、氨氧、挥发酚、重金属等环保监测项目检测结果均系正常。
本报记者童梦宁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