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新开通3条公交专用道。开通之后,却引来不少质疑的声音。部分市民反映,很多路段的专用道施划并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更加严重;还有人认为,部分专用道全天管制,严重浪费道路资源。有关部门表示,将积极协调,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
通过公交专用道,优先保障公交车的通行权,引导更多的客流通过公交出行,这在国内很多大城市已有成功的先例。然而,公交专用道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决不能“一划了之”,更不会“一划就灵”。实际上,在城区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设置只供公交车通行的专用道,势必会压缩其他车辆的通行权利,产生矛盾和反弹难以避免。
因此,在公交专用道设置前,相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听证会、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广纳民意十分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宣传公交专用道的意义和价值,及时化解市民的疑虑,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掌握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诉求,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减少公交专用道运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笔者发现,南昌市在此次设置公交专用道之前,在媒体上鲜见详细的报道,更没有召开听证会主动听取市民意见。相关部门事前“自说自划”,匆匆上马,事后发现引来诸多怨言和质疑,再来亡羊补牢进行整改,如此尴尬其实本可避免。
作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南昌市已提出2018年前要建成13条公交专用道。可以想见,未来省城还将出现更多的公交专用道。今后在设置公交专用道之前,希望相关单位能再多一些科学和严谨,少一些随意和“任性”,让公交专用道不但专用,而且更“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