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老百姓们也开始备年货了。糖点是年货中必备的食品,它象征着生活的甜蜜。在孩提时甜蜜的回忆中,最难忘的莫过于麦芽糖、花生糖、芝麻糖等糖点了。记忆里的那份甜意,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逐渐被淡忘;但总有一些回忆的味道不该被遗忘。曾经那些甜蜜的手艺是怎样被“糖师傅”有温度、有力度的手制作出来的?
在许多“60后”、“70后”、“80后”的记忆中,甜而不粘牙的麦芽糖是儿时舌尖上的最爱,只要听到大街小巷传来“叮、叮、叮,兑糖儿咯!”的声音,小伙伴们便会从家中翻出旧物“以物易物”与卖糖人换糖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挑着扁担卖麦芽糖的“糖师傅”满足了我们儿时贫乏的味蕾;而在当今,挑着扁担卖麦芽糖的“糖师傅”几乎消失在时光深处……手工麦芽糖代表着一个时代;对于我们,那是童年的甜美回忆;对于老一辈的“糖匠们”而言,是一代“匠人精神”的信仰。
2017年的元旦,在南昌市棉花巷卖麦芽糖的郑云安师傅的日常工作中,记者找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9个字真谛。出生于抚州市金溪县的郑云安,祖上都是制作麦芽糖的“糖师傅”,他已是第七代传人。年近半百的郑云安从22岁开始便跟着父亲学徒,这份“甜蜜事业”他已经足足干了27个春秋。街坊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郑,老郑也掌握了熬制手工麦芽糖的“绝学”。
冬末时分,棉花巷的街坊们聚集在老郑的摊位前看他展示“绝活”。都说老郑拉丝(制作藕丝糖的一种手法)功夫一流,只见他手起糖落,黄金闪闪的麦芽糖在糖板上翻滚,拉出的糖细如发丝,长而不断,远看其外形似一团纤细而洁白无暇的藕丝。问及拉丝的“秘诀”时,老郑逐渐打开了话匣子。
老郑介绍道,制作麦芽糖一般有:浸、蒸、煮、榨、熬、打这几道主要工序,再取其芽切碎备用;然后将糯米洗净后与切碎的麦芽倒进锅里焖熟,经蒸煮、发酵、压榨等十几道工序后制成。为了熬制出正宗的麦芽糖,必须先用清澈的井水浸泡大麦,老郑每个月都会回老家金溪“闭关”熬糖,因为城里的自来水漂白粉含量多,熬制出的麦芽糖会失去其原有甜味。老郑在讲解制糖中一直强调,麦芽糖的精华已逐渐被现代工业糖给破坏了,机械化的生产毫无传统手工制作的人情与温度,他要把这份甜蜜的事业进行到底,直到找到传承者。老郑说,祖传的这门甜蜜手艺可能要在他手里失传,儿女们都不愿传承这项“事业”……
在与老郑的交流中,记者能感受到这位年近半百的老师傅对这门祖传手艺是否能够传承的苦恼。在他饱经风霜的脸庞里,皱纹纵横的额头上,无不透露出他对这门“绝学”将失传的忧伤。
其实老郑只是众多民间“守艺人”的一个缩影,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民间手艺濒临失传甚至已失传。惟愿人们在品尝甜蜜的麦芽糖时,还有人能想起那些默默无闻一辈子坚守的“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