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惠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自古以来,江西水运优势得天独厚,一条条黄金水系为江西乃至整个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是新世纪以来江西实现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江西作为内陆省份,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以全球化视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打造长江中游地区开放合作战略高地,全面构筑我省对外开放新优势。
夯实口岸平台
培育开放竞争新优势
九江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152公里长江岸线资源,是九江发展的特色优势,更是全省扩大开放合作的宝贵资源。
九江长江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代理出口的一批价值3.9万美元的农用温室花房,成为南昌海关正式加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第一单”。当天,该公司向南昌海关隶属九江海关申报出口,货物经上海洋山港装船驶往德国,所有报关手续不到3分钟办理完毕。该公司报关主管邓小蕾高兴地说:“以往企业到上海的出口货物办理转关手续,要使用海关监管车辆施加关封进行运输,从申报到放行往往需要两天左右时间,一体化改革后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搞定,而且就在‘家门口’报关,不用往返奔波,各项支出将近节省三成。”
“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通关一体化改革减少了物流链条上繁琐环节,降低了企业整体物流成本,给了企业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位于瑞昌市码头工业城的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2015年12月通关运行后,年进口木材近400万立方米,不仅为瑞昌打造百亿木业产业搭建了大平台,而且使瑞昌跨入“从内陆走向沿海,从码头迈向口岸”的新时代。瑞昌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项目经理周喜贵表示,“监管区设立后,把九江口岸对外开放范围扩大到长江入赣第一站,有效提高了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竞争力,促进九江口岸形成以城西港为中心,以瑞昌为侧翼的开放格局。”
口岸平台建设好戏连台。九江进口粮食指定口岸通过验收,运营情况良好;肉类指定进口口岸获批,正在筹建;汽车整车、水果、冰冻水鲜等指定口岸申报准备启动;出口烟花鞭炮水运通道已开通;九江港口岸城西港区纳入全国八个启运港退税港口之一。
港口物流通道不断拓宽。加密九江始发直达上海外高桥、洋山港航线,加强与腹地口岸作业区联系,强化“一带一路”至中亚及欧洲各国国际铁路运输通道,开通了“九江-重庆”等国际集装箱直达航线。
九江港,逐渐成为全省连海出洋的主渠道,为扩大全省进出口贸易搭建了平台。如今,越来越多的“江西制造”,从这里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突出产业招商
打造省际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区和开放高地
在国家新一轮深度开放中,国家经济发展布局正由东部向西部、由沿海向沿江转移。地处千里京九、万里长江交汇点的九江,被推向了开放开发的前沿,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创新招商方法,突出产业招商,大力培植产业之‘树’,大造企业之‘林’,以产业聚集打造九江经济升级版。”九江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九江的硫酸、烧碱等产业链,新加坡金鹰集团与该市签约了投资80亿元的年产80万吨粘胶纤维项目,使目前全市整个产能达到100万吨,九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粘胶纤维生产基地。
注重盘活存量搞招商。九江开发区盘活利用旭阳雷迪闲置的二期厂房,成功引进台湾艾美特公司投资20亿元在九江建设第二生产基地,创造了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143天的“艾美特速度”。
国家级新区一直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放眼全国,浦东新区成立10年来,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天津滨海新区创造了GDP平均年增速超过20%的成绩;重庆两江新区成立,迅速成为中国西部融入全球化的“领舞者”。
2016年10月20日,赣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第18个、中部地区第2个国家级新区,也成为江西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有力引擎。
抓住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赣江新区在扩大开放合作上主动作为。赣江新区全面推广上海、广东、福建等自贸区试点经验,加快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接轨,积极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强南昌综合保税区、空港物流枢纽等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赣江新区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总部经济和旗舰项目,为新区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进“十三五”省际区域合作中,我省将以探索对外开放合作新路径、新模式为重点,共建统一开放市场体系,共建产业合作支撑平台,共同推动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赣江新区将作为龙头,全面参与省际分工协作,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打造成为省际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区和开放高地。
去年5月,南昌成功入选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目前,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2项改革创新事项已成功落地。
一个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体的行政中心城市,一个是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的重要门户城市,南昌、九江双珠闪耀,联袂演绎了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开放合作发展的“双城记”。
坚持双向开放
拓展国际国内“朋友圈”
放眼江西,从引进来单边发力,到走出去引进来双轮驱动,江西开放升级大格局,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通过大型经贸招商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我省连续举办15届“赣港会”、14届“赣台会”、13届“瓷博会”,开展“走进中西亚”系列活动,在“主场经贸活动”和“客场经济外交”中注重讲好江西故事,传播江西声音,江西的国际国内“朋友圈”越来越大。
“绿色发展让世界更美好”,第四届世界绿色发展博览会去年11月在南昌召开,参会参展的投资商、参展商和采购商达1.5万人,促成签约项目2129个,签约投资额10597亿元。江西作为主办省之一参加的国际国内重大经贸活动平台达到8个,其他参加展览展示的国际国内重大经贸活动平台200多个,江西“客场经济外交”有声有色。
随着越来越多的江西名优商品“走出去”,频频亮相高规格的各大境外展会,我省贸易合作不断扩大。加强投资合作,深化商务金融保险合作,一些实力雄厚的江西企业在广泛的国际产能合作中,从“红土地”走向“蓝海”,实现了与全球市场更紧密的融合与互动。
我省主动引进与承接沿海外贸生产型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综合外贸服务企业,成立江西国际商会,江西国际贸易市场份额在回稳向好中得到巩固拓展。举办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系列推介会,连续8年组织千家企业拓市场,鼓励先进设备和技术进口,提升服务贸易比重,加强贸易摩擦预警监测和应对。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首席教授许统生认为,江西要依托黄金水道,充分发挥九江参与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打通江西通江达海的战略通道,加快推进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构建江西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在机制创新、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加强与沿江省市的协调、对接与合作,打破区域壁垒,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才能真正消弭补足内陆省份的短板。
参与融入,借力长江经济带,江西正实现由“内陆”向“沿海”的跨越,登上了开放“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