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夏晓
回眸2016年,岁月在赣鄱大地铭刻下一行行前行的足迹——改革攻坚,敢闯敢试,步伐铿锵,精彩纷呈。
这一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国资国企改革,打造“江西样板”;“放管服”改革,打破行政藩篱;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释放“三农”新的发展活力……
春潮涌动,风生水起。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改革劈波斩浪、坚定前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注入澎湃动力。
夯基垒台、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厚积成势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
新形势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立足我省发展不足、亟待转型升级的实际,认真梳理出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找准工作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成为谋划全局工作的关键环节。
2016年农历新年刚过,2月15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部署改革任务;2017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1月3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次全体会议,以深化改革拉开新的一年工作序幕。
只争朝夕的工作节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省改革的大势,也向全社会传递出清晰明确的信号:迎难而上、破局开路。
省委书记、省深改组组长鹿心社既“挂帅”,又“出征”,领衔推进落实“放管服”改革,专题研究部署全省改革工作20余次;省长、省深改组副组长刘奇协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改革。其他省领导都“深耕”自己的“责任田”,抓改革促落实。省委改革办、省委7个改革专项小组甘当改革“助推器”,抓制度框架建设,实施台账管理,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严格考核,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份份实施方案相继出炉、一张张进度表先后汇集、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出台,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改革的定力和韧劲,严格对标中央,不断提高改革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凝聚了全省上下深化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了思改革、谋改革、促改革的强大合力。
一年来,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放管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司法体制等重要领域,推出了系列改革举措,“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省市县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媒银联动机制、公安全警情录入、精准施策助力健康扶贫、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创新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年来,改革试点既当“侦察岗”又做“推广站”。企业信用信息监管体系、国有资本经营体制、生态补偿机制等一批改革试点唱响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水域综治联合执法等形成的“余江模式”“九江模式”相继推出。
…………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据统计,2016年,我省共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124个,安排省级试点121个,部署167项改革任务,出台78个改革方案,至年底,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果。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重点领域改革破冰前行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
纵观2016年召开的4次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的改革议题涵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司法和社会体制、城市医疗、人民监督员制度、科技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方方面面。
谋在深处,干在实处。
——敢于“亮剑”,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硬骨头”。
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全面推行“河长制”,在全国4个试点省中率先完成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的划定,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出台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为选好人用好人提供制度保障……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项项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陆续启动,难“啃”的“硬骨头”被一一破解。
——敢于“断腕”,全面深化改革攻克了“突破口”。
省级行政权力精简64.7%,省市县三级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启动新一轮价格改革,推动价格改革向纵深发展;“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试点,全省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分别增长10.2%和15%……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改革抓住了涉多部门、跨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
——敢出“实招”,全面深化改革凸显了“含金量”。
“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年减轻企业负担500亿元以上,提前完成煤炭、钢铁去产能年度目标任务;深化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改革,全省投资增幅居全国第4,民间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占比达71.7%;实施盐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盐价;启动售电侧改革,电网统购统销的模式逐渐“破冰”……以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最大限度抢抓机遇、破解发展瓶颈、释放改革红利,下好改革先手棋。
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2016年,我省改革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多点突破,“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推动江西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不忘初心、善作善成,改革红利落在百姓身上
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人民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改革,就是要让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年来,我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把锲而不舍抓社会民生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打出了一套接地气、聚人气的组合拳,给百姓沉甸甸的获得感。
改善民生福祉,守望公平正义。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
教育更加公平。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高校教育体制机制等领域改革,以地方立法形式推动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机制改革。
看病就医趋于方便。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面达70%,分级诊疗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成功创建,精准健康扶贫工作入选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改革获中央改革办推广。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改革,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推动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改革,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设区市达50%以上,11个设区市均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参保率达90%以上。
贫困面逐步缩小。脱贫攻坚考核、精准脱贫退出、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整合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扶贫和移民产业信贷通”在全省推广,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度保障。
社会大局更加安定。持续推进法治江西、平安江西建设,创新推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警情录入等改革,南昌等7个市县基本完成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和代理工作在省市两级全面铺开,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改革能否打高分,群众的感受和认可就是试金石。一年来,经济下行寒意阵阵,民生改善却从未停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这份民生答卷,浸透着省委省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镌刻着各级党委、政府坚毅有恒的改革足迹。
…………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迈入2017年,号角更加激越,4600万赣鄱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踏着春天的步履,向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蓝海”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