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海昏侯墓的工作仍在继续,昨日,记者获悉,刘贺棺柩目前发现大大小小十几枚精美的玉璧,刘贺的周身放满了玉璧,其中,一枚龙形带钩由不同质地的四部分拼凑而成,并显现出春秋时期通行符的印记。
另外,满口帝王牙是海昏侯大墓发掘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通过将牙齿可以判断其死时的年龄,推测他患有什么病症,还可以通过做DNA基因分析鉴定刘贺与其他汉代的同姓王之间的亲缘关系。
未穿金缕玉衣,身下垫有琉璃席
海昏侯在死之前仍然眷恋着帝王的荣耀,他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够恢复诸侯王的身份,于是考古人员纷纷猜测海昏侯在死之后很有可能穿的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的金缕玉衣。
日前,海昏侯棺木内渐渐袒露出来的玉片大小基本一致,如果是玉衣,玉片的大小和形制不可能都一样,考古人员发现刘贺并非着玉衣下葬,而是睡在了玉席上。而刘贺脚部的玉片状如泥土,朽毁得极为严重。倘若这些是玉片,是不可能朽毁成这般模样的,当工作人员把样品清理干净之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刘贺身下的席子是琉璃制作的。当时琉璃非常稀少,民间一般看不到,这琉璃便有了不菲的身价。
专家解读这应该是由于刘贺死前仅为侯,没资格穿玉衣下葬,原来当过王、做过帝的刘贺打了个擦边球以琉璃席替代玉衣,既未犯僭越之罪又慰藉了内心的郁闷。
用纯天然薄荷醇提取琉璃席
当拍照结束之后,提取琉璃席的工作便正式开始了,怎样提取才不至毁坏了文物?这是最令考古人员头疼的问题。斟酌再三,考古人员决定采用最新的技术,即纯天然薄荷醇提取技术,这样才不会对文物和环境造成任何伤害。
据专家介绍,薄荷醇在室温里是固体,将它熔融并且固化之后,它就具有一定的加固强度,可以将考古发掘现场里面那些非常脆弱的文物进行临时固形,这样就方便这些文物的搬运、运输。之后,再通过采用通风或者加热将薄荷醇祛除之后,便可以保证文物百分百的保存。
没有酎出去的黄金被埋进坟墓
经过梳理查看,考古人员发现这个琉璃席每一排都有12片,共有32排一共是384片琉璃席块。
揭去上面琉璃席,下面便是黄澄澄的金饼,每排5枚,每列20枚,据专家介绍,这个金饼的含金量应该在两个九之上。在棺内铺金饼,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考古专家认为刘贺一直梦想着恢复他的诸侯王身份,这样他就可以回到长安,于是便准备了这些黄金,可是汉宣帝却并没有恢复他诸侯王的身份。所以,黄金最终没有酎出去,最后他死之后,这些黄金便埋进了他的坟墓。
考古人员曾为先前出土的金饼称过重,每枚重量在250克上下。内棺里随葬着100枚金饼,总重量超过了25千克。大墓内椁室,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内外棺之间也有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和金板。
满口帝王牙齿可鉴定刘贺死时年龄
满口的帝王牙齿,是海昏侯大墓发掘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首先,通过牙齿可以鉴定刘贺死亡时的年龄以及知道他平时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其次,还可以推测他患有什么病症。
关于刘贺的健康状况,《汉书》上说他患有“疾痿”。疾痿是一种风湿病,也有专家认为他可能得了脊髓炎,总之刘贺身体不好,行动不方便。最重要的是,牙齿能够拿来做DNA基因的分析,以此鉴定刘贺与其他汉代的同姓王之间的亲缘关系。
棺柩陪葬玉璧凸显贵胄特权
打开棺柩,呈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的是大大小小十几枚精美的玉璧,凸显了其贵胄特权。刘贺腹部的玉璧,是许多小巧的挂饰——琥珀做的老虎、极品和田白玉做的玉觹和玉管等等。其中,一枚龙形带钩由不同质地的四部分拼凑而成,并显现出春秋时期通行符的印记。
古人把玉璧放入墓葬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能够保存尸体不朽,二是想要吸引灵魂不致远去。这是一种复生的观念,汉代人认为,人之所以死,是因为灵魂脱离了肉体,只要不让灵魂远去,使肉体不腐败,一旦时机成熟,灵魂和肉体重新结合,逝者就可以起死回生,而且进入一个更高的生命阶段,成为仙人。刘贺的周身放满了玉璧,事死如事生,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仍旧守着贵胄的特权。
腹中瓜子推测刘贺死在七月
令考古人员惊诧的是,在刘贺的食道、胃部和肛门部位,都有瓜子形状的东西。考古队员买了外埠商贩运来的香瓜,细细比对,发现它们的外形基本一致。南昌地区,香瓜在七月成熟,如果这些东西真的是香瓜子,便可以做出这样的论断:刘贺死在七月,临死前一直在吃香瓜,不然不会连食道处都残留着瓜子。刘贺临终居然大嚼香瓜,而且一直吃到了断气,如此这般,不能不令人对他的死因产生疑问。
考古队员查阅资料,发现前些年,在江西发掘的靖安春秋大墓中,墓中随葬的部分女子的胃部也有这样的香瓜子和一些结晶体。经查,女子胃部的香瓜子有剧毒,结晶是毒素所致。巧合的是,考古队员在刘贺的棺内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