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奇 本报记者 邹晓华
最近,鄱阳湖畔都昌县苏山乡袁如岗湾村的《袁如岗湾村志》正式出版。一个自然村出版村志,这在我省还是首次。
编写村志寄托乡愁
袁如岗湾村是一个袁氏单姓聚居的自然村落,现有村民300余户,1000余人口。如今,村里还保存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屋和青石板小巷。
村志主编袁银初是土生土长的袁如岗湾村人,1961年出生的他,在村里算是一个文化人,目前在九江科技中专工作。从1994年开始,袁银初先后主编了《都昌县苏山一中校志》(至今为都昌县唯一一部校志)、《都昌县慈济中学建校史》、《江西九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校志》等校志。从2011年开始,他专职从事《九江市教育志》、《九江教育年鉴》的编纂工作。
从读书到教书,从教书到编书,袁银初感受颇多,尤其是从事地方志书的编纂,对志书资政、存史、育人的积极作用认识深刻,2014年校志、教育志出版之后,工作上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乡愁”情结更盛。
每每回村,看到古建筑消亡与日俱增,村里的一些民俗、民风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袁银初想用编志来表达他对乡愁的寄托。
7位村民参与编写
编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袁银初就想,自己对村庄的情况非常熟悉,并且有修志的基本功,再联合几位有文化的村民,也是有希望做成的。万一没成功,编个村史内部册子作资料存档,也让后人了解村里的历史。
袁银初邀请村里的七位村民一起合作编志。编委会顾问是袁剑秋,主任是袁木荣,副主任是袁美泉、袁水斌, 编委是袁泉春、袁少斌,书名题字是袁雄。袁剑秋、袁木荣和袁银初本人就负责捐助出版、印刷所有的费用。
袁如岗湾村为近千年的历史古村,原始资料积累太少,可供考证与口述的也仅是明、清、“中华民国”期间的零散信息。本着突出特色、弱化共性的原则,打破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的惯例,村志的重点主要是描写村事、村人。初稿完善之后,袁银初邀请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审、《江西省志》总纂室原主任刘柏修审稿并作序,刘主任欣然应允,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历时近三年,几经精细琢磨,反复修订,数易其稿,由于受资料限制,纵然仍不免有疏漏、错讹及失误之处,但总算基本符合出版要求。最终,在江西高校出版社的帮助之下,《袁如岗湾村志》正式出版发行。
村志共7章26万字
据悉,《袁如岗湾村志》全书共7章39节,前有概述、大事记,后有附录,彩页有图2幅、照片129片,总计26万字。村志记载了建村以来近千年的重大史实和真实轨迹,全景式反映了袁如岗湾村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省地方志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这是我省首部正式出版的自然村村志。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袁如岗湾村志》首发的日子,每户村民都领到一本。客居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外地的村民当天也纷纷专程赶至村里参加村志首发盛事。
1977年恢复高考后村里第一位考取大学的袁水斌,在首发式现场表示,他率先捐助一万元作为村里奖学金的启动资金,支持奖学金章程的实施,拟从2017年开始,奖励村民子女录取的一本高校生,每人奖励1000元。奖学金制度的兑现又将在下轮村志中增添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