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瑶里镇高岭村是古代景德镇制瓷业最重要的原料产地,国际通用黏土矿物学专用名词高岭土(KAOLIN)的命名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景德镇陶瓷文化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重要景区之一。近日,记者了解到,该村80余户村民拥有的300余亩商品林本是可正当申请采伐的,而数年来却遭遇“难审批”尴尬。村民及村委会呼吁,既要保护景区环境也要山林收益,希望林业部门能“两者兼顾”依法予以审批采伐。
村民采伐意见难统一
2月11日,记者走访高岭村了解到,该村80余户村民均持有林权证,每户拥有的林地面积2-30亩不等,这300余亩商品林中的杉木已长了30余年,树径最大逾30厘米。村民看着满山的好木材,却无法采伐,甚是无奈。
浮梁县林业局瑶里镇林业工作站原站长严镇源向记者介绍,高岭村300余亩林地如果处在常规区域,完全可走正常程序获批采伐,但这些林地位于瑶里大景区公路沿线,按照县里出台的有关规定,该沿线系采伐“严控区”,林农须严格按有序采伐、有序更新树种等要求实施采伐方案。在操作中,80余户村民因各有各的想法和利益,不能形成统一意见,所以林业部门没法进行审批。
严镇源说,6年前,高岭村商品林采伐曾获批了一次,因获批的几户山林不能连成片,采伐中出现东一块西一块的砍林现象,且更新的树种品种不一,参差不齐,严重破坏了景区景观。此后,县林业局就中断了该村采伐审批手续。近几年,林业部门及镇政府已数次派人到该村进行有序采伐、有序更新树种的宣传和协调,但始终未能促成村民形成统一意见,致使该村山林采伐审批陷入僵局。
“严控令”实施遇尴尬
据了解,浮梁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去年被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该县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主要道路两侧山场人工林林木采伐管理的通知》,对县内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以及通往县内重点旅游区(点)的道路两侧各500米之内或两侧第一层山脊范围的人工造林做出了限制,规定审批这些“限制区”商品林采伐须严格控制面积、数量及树种更新品种等相关“严控令”。但该文件中并未相应出台有关特殊补助林农的“特惠”举措。对此,该县乡镇及林业部门不少干部均表示,针对林农“只有责没有利”的文件在实施中显然遭遇尴尬。
林业部门将与村民沟通
省林业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防洪堤、重要公路桥梁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周边的商品林在内,我省类似高岭村商品林采伐审批受限的林地达数百万亩,当前靠财政出资解决的办法暂且只有一个,就是鼓励林农将商品林转为公益林,政府财政每年给予补助20.5元/亩。不过他也表示,大部分林农觉得商品林收益更高,不愿意“转换”名下林地身份。
高岭村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当前该村商品林为例,一棵树径达二三十厘米的杉木可卖六七百元,一亩商品林的收入逾4000元,以20年一轮回采伐,每年每亩的收益也超过200元,林农当然不会白白放弃眼前的利益。
高岭村村支书陈卫华表示,高岭村仅80余户村民,商品林面积300余亩,涉及面并不广,他打算协同村里党员群众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促成大家统一意见后再严格按“有序”要求实施采伐。
浮梁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林业部门将随瑶里镇政府干部进入高岭村,与村民代表面对面沟通,达成统一意见后,再形成采伐方案,供村委会执行。
本报记者 童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