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5日,我偶然了解到,吉水县政府积极引导独居老人改变思想搬出老宅。春节前夕,该县醪桥镇元石村的老人改变守旧思想,告别土坯房,搬进了为他们修建的“爱心家园”。我感觉这是一个暖心故事,第二天便前去采访。
来到元石村“爱心家园”,我首先见到了一对夫妻,正坐在火炉边说笑。夫妻俩见到记者,热情地招呼着一同坐下烤火。听说记者是来采访他们搬离土坯房后的生活,这对夫妻立刻来了兴趣。“感谢政府让我们今年过上一个好年。”男主人邓先生告诉我,以前他们一直住在土坯旧房里,阴暗潮湿,下雨天还会漏水。土房子拆除后,当地政府安排他们住到“爱心家园”,不但有单独的卧室、厨房,还通了水电,直接拎包入住。屋里也非常亮堂,还设置了阅览室、活动室,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另外,院子里还有菜地,条件非常好。
我从当地政府处得知,这个“爱心家园”是由以前的村小改建而成,占地1500多平方米,每户配套了厨房、卫生间、卧室、老年人工作室和菜地,一共可容纳八户人居住。平日里,老人们没事可以在一起聊天、看书、下棋,生活比较丰富,孤寡老人也有了同伴,再也不会觉得孤单。
82岁的周秋英老人是“爱心家园”的住户之一,膝下无儿女,她从前独居在一间破旧的危旧土坯房里,平时提水种菜都要去很远的地方。“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要感谢党和政府。”采访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受访人都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充满赞溢之情,他们发出的都是真情实感,没有丝毫故作。回来后,我立即写下《告别土坯屋,老人搬进新房过大年》这篇稿件,发表后在当地引起良好反响。
这样的暖心故事,我觉得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实地感受到。最生动的风景在基层,最动人的故事在基层,记者只有走基层才能接地气,才能听到百姓心声。
去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了“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作为一名记者,我觉得关键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去报道出更多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作品来。
(记者彭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