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试点改革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企业如何看待营改增?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地对江西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江西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龙。
税收扶持,企业创新有了更大动力
“2016年,我们获得企业所得税减免达1541万元,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杨文龙这样告诉记者。始建于2001年的仁和集团位于樟树市,2016年销售额50.13亿元,员工超过3万人,属于全国药企百强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近几年来,企业投入药品的研发费用不断提高,其中,仁和863工业科技园的投入就达8个亿。杨文龙告诉记者:“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国税部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让企业有了研发新产品的动力,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减税效益,企业升级有了更多活力
目前,中国的药品产量、销量不断提升,但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要缩短这种差距,除了要靠企业自主创新,还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
仁和集团在控制运营成本方面想了很多办法,推出了许多措施,但是,随着人工、原材料、资金成本的上升,压缩成本的效果并不明显。
2016年5月1日,我省全面推开营改增。除了购进原材料、机器设备的费用能抵扣,现在包括构建不动产、接受服务的费用都能抵扣,2016年仁和集团因营改增减税达2251万元。
链条打通,企业发展有了更广空间
杨文龙一直高度关注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并在企业的经营中有切身体会。
“增值税抵扣链条的打通,使得企业本身和上下游经营必须规范,也使守法经营企业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谈到“后营改增”时代,企业该如何经营发展时,杨文龙告诉:“营改增促进了行业规范、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同时,企业也多了一份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责任。”记者获悉,仁和集团从2002年纳税273万元,到2016年纳税4.46亿元,成为A级纳税信用企业。
周宁 本报记者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