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美煜 实习生 陈 芬
“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优秀青年代表说的这席话,深深地镌刻在我省广大青年的心中。
日前,公布了全国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最美青春故事”首批入选人员名单,我省3名优秀青年团干入选。尽管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脚踩泥土,到青年中去,绽放最美青春!
苦练本领的老团干
“刚从事学生团青工作,我还能凭年龄优势和学生打成一片。可是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思想上的代沟越来越明显,学生团青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胡邦宁,在高校团青战线奋斗了13年。做一名专家型的团干,是他的奋斗目标。
“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结构愈加多元,思想愈加多变,需求愈加多样。做好学生团青工作,团干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得有针对性、专业性。” 学理工科出身的胡邦宁来回穿梭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细啃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利用业务时间听讲座;长期“驻扎”学生宿舍楼,建立“1+100”团干直接联系青年的微信群,努力实现互动常态化,沟通零距离。功夫不负有心人,练就一身本领的他,慢慢打开了学生团青工作的新局面。
以志愿服务为例,在寓教于行的同时,胡邦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志愿服务做得有学问、有深度,江西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项目、以校内离退休老教授为服务对象的“青春交映夕阳红”就是例证。南昌大学2013级档案学专业学生龚禹,对此深有体会:“胡老师说,好事能否做到位,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做到了服务对象的心坎里。像老教授们这样的高知,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的平台。有了清晰的定位,就像做课题一样,志愿服务规范多了。项目累计服务时长约6000小时,深受老教授们的欢迎。”
不怕磨的“老茧”
虽调任共青团岗位刚满一年,可在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工作上,90后女团干、乐平市团委副书记简黎园丝毫不含糊。就像大家给她起的外号“老茧”一般,耐磨。简黎园笑着说,“老茧”多磨一点,离青年的心就能更近一点。
乐平素有“江南菜乡”的美誉,当地青年创业大多干的是农业,所以“老茧”跑得最多的就是市农工部。团口一有农创方面的评先评优,她就逮着机会下乡看点,实地了解当地青年农业创业情况,为大家创业排忧解难。“多亏了‘老茧’,让我有机会长见识。养猪可不是一个猪圈,几头猪就能了事,还得考虑存活率,这离不开技术!”说起简黎园,乐平市十里岗镇白塔村村民、80后创业青年程荣富直竖大拇指。原来,在简黎园的牵线搭桥下,程荣富到了养猪大户那“取经”,还获得了以成本价购买优质种猪的优惠承诺,这是他之前想也不敢想的好事。“充电”后的程荣富对未来充满希望,下一步他准备筹措资金,扩大养猪规模。
在“老茧”服务青年的故事中,程荣富并不是个例。2016年以来,简黎园致力服务青年创新创业,譬如积极参与指导成立“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和“农民大学生创业协会”,定期组织协会青年开办创业沙龙,把交流落到实处。截至目前,两个协会涵盖会员多达300余人。
贺哥的微信群
“有问题找贺哥”“有需要找贺哥”,这是流行于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青年学生中的两句话,也是对院团委书记刘贺积极响应团中央“1+100”团干直接联系青年工作的最好诠释。28岁的刘贺深谙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巧借互联网打造线上“听声”、线下服务的平台——“有事找贺哥”微信群。平日,同学们在微信群里一有诉求,靠谱的他总在及时“上线”,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回忆起去年3月的那段日子,国际经贸学院大四女生小语感慨万分:“那时,我心里真的很崩溃,是贺哥拉了我一把。”当得知母亲深陷传销组织,小语一时不知所措,无心备战考研。思来想去,她决定找贺哥商量解决办法。在刘贺的帮助下,小语采用迂回策略,动员家中亲戚轮番劝说,最终把母亲从传销组织中拉回。事情解决后,刘贺并没有停止对小语的关注,仍时不时地关心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如今,小语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笔试,正紧而有序地准备复试。
“我致力于成为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团干。”在学生团青工作中,刘贺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每一位学生:周末有空,他会带学生到自己家里吃饭,增进情感;学生生病了,他会通宵达旦地陪候;学生遭遇母亲病故痛苦之时,他会开车一个多小时前往火车站,带着早餐,送去安慰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