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商品房务必查看“五证”“两书”、儿童慎用药物牙膏、慎选“无糖食品”……面对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以及令消费者措不及防的消费陷阱,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3月13日,江西省消费者协会发布3·15消费忠告。
购买商品房务必查看“五证”“两书”
近年来,购房消费纠纷日渐增多,主要涉及房屋不能按时交付、面积与合同不相符、质量不合标准、产权无法办理等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开发商不具备开发资质、违规建房、虚假宣传所致。省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房时,一定要多花点心思,事前多了解和掌握一些购房常识,特别是要仔细查看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两书”。只有具备开发资质的商品房,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五证”“两书”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
如何避开预付卡消费这个坑
近年来,预付费式消费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如干洗店、美容美发、水果商店、洗车、儿童乐园、健身、电影、大型商场等消费场所,大多推出了预付费服务。预付费式消费一方面可以帮助经营者迅速回笼资金,抢占市场份额,稳定客户群体,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从中获取更多利益,享受更多优惠。但这种看似双方受益的消费方式,是否真的安全可靠呢?省消协提醒,预付卡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光鲜靓丽外表下,还隐含着消费风险。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在既获得预付卡带来的实惠和便利的同时,又能较好的预防预付卡带来的痛楚和风险呢?
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多做比较,慎重选择。消费者在办理预付费式消费卡时,要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和市场信誉,还可参考其经营规模、经营环境。尽量选择一些规模大、证照齐全、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不能因商家优惠幅度较大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尤其是一些新开张的店,由于消费者无法知道该经营者的底细,办理预付卡后,一旦经营者经营不善,很容易出现关店跑人的情况,风险较大。
签订合同,细化约定。在办理预付费式消费卡时,消费者要仔细了解或详尽阅读有关说明;对没有合同的或者卡面约定过于简单的,要另行签订详细、明确的书面合同;在合同中应明确预付费式消费卡的功能、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细节,特别要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条款。对于约定不清或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条款,要坚决说“不”。不能图一时方便或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用口头约定代替书式合同,以免日后发生消费纠纷,无据可依给维权带来难度。
适度消费,理性办卡。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科学理性地购买、充值预付费式消费卡,每次充值金额不宜过多;谨慎选择预付额度过高、服务周期过长的预付式消费,以免因使用时间过长,遭遇商家因经营不善倒闭、逃逸等不确定情况,造成个人损失。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后,要经常去使用或者关注商家的经营状况,不要长时间不理会,以免商家换人或者关店贴出的告示,消费者无法得知而造成的损失。
消费者应妥善保管好预付款凭据、服务章程、合同等证据,并且每次消费完后,要求商家提供单次消费凭据,及时核对卡内余额,防止余额被侵吞或盗用。当发现商家情况异常时,可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或举报,一旦与商家发生消费纠纷,应尽早通过向市场和质量监管部门“12315”投诉、消协投诉等各种有效途径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