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产业扶贫方面如何发挥作用?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荣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生产车间“搬”到农民家,既解决了产能问题,又帮助困难群众增加收入,还化解了一些社会矛盾,探索出一条多赢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铜鼓县的荣通公司时,看到公司营销中心门口,七八名农民忙着往自己的农用车上装鸡枞、香菇、秀珍菇等各种菇包。成品车间门口,前来销售香菇、木耳、秀珍菇的农民忙着卸货、过磅、结账。
温泉镇黄毗村的戴明勇这天卖了750公斤秀珍菇,每公斤售价10元。戴明勇是镇里的精准扶贫对象,他说:“去年9月,我在荣通公司买了3万个秀珍菇包,每个2元,共6万元。当时付了3万元,欠公司3万元。现在已经卖了7万多元了,估计还能卖3万元左右,除掉本钱能赚三四万元。”
戴明勇种秀珍菇赚了钱,附近不少村民也开始种植食用菌。如今黄毗村6户农民成立了盛鑫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荣通公司对接,流转了22亩土地,目前栽种香菇、木耳、秀珍菇18万包。
不止黄毗村农民,现在铜鼓县有4个乡镇的160多户农民与荣通公司合作栽种食用菌,数量达到180多万包,还有80多户刚与荣通公司签约。
荣通公司与农户之间,为何要搭起“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公司董事长陈荣通介绍,公司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海鲜菇、秀珍菇、木耳、鸡枞、香菇,成为省内循环农业的标杆企业,年产值达2亿元。市场越做越大,但受场地限制,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去年8月,公司主动参与产业扶贫,让农民以成本价领种食用菌包,并承诺贫困户可优先合作,还可赊欠一半货款,待回本后再付余款;免费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产品全部由公司收购。
荣通公司出台此项规定后,温泉镇石桥村农民李友伦第一个尝试。他在荣通公司购买了6万个香菇包、1.2万个鸡枞包,结果每个香菇包赚了1.2元,鸡枞每包赚了2元。现在村里有13户开始种植各种食用菌。
对于荣通公司来说,在让农户增加收入的同时,企业的发展后劲也增强了。荣通公司以前因受生产场地限制,产量上不去,欠货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客户因此不满。陈荣通说:“‘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建立后,我们一年可增加产量近500吨,欠货问题基本解决了。”
荣通公司的产业扶贫模式,还收到了可喜的社会效益。温泉镇禄田村农民卢伟江的父亲今年80岁,小孩大的17岁,小的9岁。夫妻俩原来在外务工,虽然赚了点钱,但老人和小孩都没有照顾好。去年冬天,了解到荣通公司与农户的合作模式后,他们回家种了4万包木耳。“现在,既能在家里赚钱,又照顾了老人和孩子,蛮好!”卢伟江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