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千菜”便利店欠薪倒闭;“萧邦”美容美发连锁店关门跑路;健身房卖出数十万元会员卡后不营业……近年来,预付卡消费领域商家跑路事件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3月24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获悉,为进一步规范预付卡经营行为,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省消保委将从本月开始,在全省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预付卡专项“双随机”联合抽查检查活动,向预付卡消费领域违法行为“亮剑”。
【案例】
多起预付卡领域商家跑路事件引关注
近年来,预付费式消费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如干洗店、美容美发、水果商店、洗车、儿童乐园、健身、电影、大型商场等消费场所,大多推出了预付费服务。预付费式消费一方面可以帮助经营者迅速回笼资金,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从中享受更多优惠。
然而,这种看似“双赢”的消费模式,背后却隐藏风险,商家因经营不善,一夜之间悄然关门跑路的事件时有发生。
【数据】
去年预付式消费投诉比重增多
事实上,早在2012年,商务部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就规定,凡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发卡企业均须到商务部门备案。为防范商家跑路、失联等情况,该《办法》还规定发卡企业必须进行资金存管,即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部门进行资金存管或保险兜底,一旦企业出现问题,预存资金银行或保险公司就可以赔付部分金额给消费者。
不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发卡企业在商务部门备案的屈指可数。“政策规定的发行主体仅包括3大行业的8小类,不包括个体工商户等非法人企业以及法人企业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发行的预付卡。”一名商业管理人士表示,除了政策规定有限,政策的非强制性也让企业报备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像“萧邦”这样的企业,自行推出的预付卡,管理难度就非常大,给一些不法商家敛财、跑路提供了可能。
【亮剑】
专项抽查美容美发体育健身等行业
对于预付卡消费领域日益增多的投诉纠纷和商家跑路事件,该如何监管?3月24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获悉,省工商局、商务厅、消保委将从3月份开始,在全省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预付卡专项“双随机”联合抽查检查活动,剑指预付卡消费违法行为。
检查方式
定向检查
由各级工商、市场和质量监管部门联合当地商务部门对指定的企业进行执法检查。
检查对象
已经备案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企业和部分特殊企业
“双随机”抽查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随机摇号抽取市场主体和执法检查工作人员,由各级工商、市场和质量监管部门、商务部门负责实施。
检查对象
省内经营项目有“预付卡”字样、近一年“12315”热线投诉中涉及预付卡内容和美容美发、体育健身、休闲旅游、教育培训、电影院、连锁超市、餐饮等行业市场主体,根据企业注册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随机摇号,抽取不少于30%的市场主体。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此次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营资质、经营行为(重点是预付卡)、合同条款(预存金额、年限等)、商品(服务)质量、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内容等。
检查结果将由工商、市场和质量监管、商务部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记于企业名下,向社会公示。涉及违法行为,将向有关部门移送线索,实施联合惩戒。
警方已介入“萧邦”跑路事件
针对引发公众关注的“萧邦”跑路事件,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昨日从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经侦大队获悉,目前公安机关已着手介入调查。据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一名参与调查此事的工作人员透露,“萧邦”关门跑路事发后,他们就开始统计消费者受害人数和受损失金额,目前初步的统计结果已提交给了公安部门。此外,该人士还透露,目前的统计结果仍不完整,陆续还有不少消费者报案。
上述工作人员称,由于该案已由公安部门介入,具体的涉及人数、金额等信息,目前不便对外透露。
【提醒】
预付卡隐含五大风险
1、办卡后商家不按办卡时的承诺服务,或服务质量变差。
2、部分消费者对商家经营状况缺乏了解,有的商家已经出现经营不善、经营场地租赁(承包经营)到期,甚至破产、倒闭等,仍然借机推销预付费卡进行诈骗,而后携款外逃。
3、经营者转手他人时,双方责任关系不明确,消费者有卡不能消费,或只能折价消费。
4、预付费式消费卡商家规定了有效期,过期后消费者不能使用也不能退回余额。
5、消费者由于工作或住址变动,出现消费不便,欲退卡遭商家拒绝。
【支招】
如何避开预付卡风险
省消保委提醒:
一、多做比较,慎重选择。
消费者在办理预付费式消费卡时,要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和市场信誉,还可参考其经营规模、经营环境。尽量选择一些规模大、证照齐全、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不能因商家优惠幅度较大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二、签订合同,细化约定。
在办理预付费式消费卡时,消费者要仔细了解或详尽阅读有关说明;对没有合同的或者卡面约定过于简单的,要另行签订详细、明确的书面合同;在合同中应明确预付费式消费卡的功能、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细节,特别要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条款。不能图一时方便或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以免日后无据可依,给维权带来难度。
三、适度消费,理性办卡。
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科学理性地购买、充值预付费式消费卡,每次充值金额不宜过多;谨慎选择预付额度过高、服务周期过长的预付式消费。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后,要经常去使用或者关注商家的经营状况,不要长时间不理会,以免商家换人或者关店贴出的告示,消费者无法得知而造成损失。
四、保存证据,及时维权。
消费者应妥善保管好预付款凭据、服务章程、合同等证据,并且每次消费完后,要求商家提供单次消费凭据,及时核对卡内余额,防止余额被侵吞或盗用。当发现商家情况异常时,可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或举报,一旦与商家发生消费纠纷,应尽早通过向市场和质量监管部门“12315”投诉、消协投诉等各种有效途径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