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瀛上墓区祭扫人数较前一日有所减少。据不完全统计,3日,全市共有7.68万人在墓区祭扫。
绿色清明 低碳出行
3日上午7时,瀛上墓区广兰大道入口处,不少市民拿着准备好的鲜花、丝带等文明祭祀品赶往墓区祭扫。记者了解到,今年清明节,祭扫人群的出行方式较往年有了新的变化,更多的市民乘坐地铁或者清明祭扫专线前往墓区。
今年54岁的张先生一早带着儿子从家里出发,乘坐地铁1号线到庐山南大道站,然后步行到达瀛上墓区。“往年扫墓,我们都是开车来,不仅路上堵,停车也是一件麻烦事。现在,我们通过‘地铁+步行’的方式,再也不用担心堵车和停车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低碳清明,绿色出行’。” 张先生告诉记者。
贴心服务 和谐安宁
在松鹤路两个入口处,市民政局联合市残联放置了20辆轮椅,供前来扫墓但行动不便的市民使用。“轮椅只需要一张身份证便可租借,非常方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正在记者采访时,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通过简单的程序,租借到了轮椅。小伙名叫李杰,他告诉记者,轮椅是给自己的奶奶借的。“奶奶上了年纪,天气又热,行动不大方便,所以租用轮椅让她轻松一些。”李杰表示,政府部门处处为市民考虑,服务非常贴心。
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市民,市城管委还提供了免费移动公厕,解决祭扫群众如厕问题。
保洁减压 市民点赞
“我在这里干环卫工作已经十年了,这两年清明节,卫生情况好多了。”环卫工人胡志军告诉记者。
文明祭扫不仅为环卫工人“减压”,而且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文明祭扫,要成为习惯。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昌人,我愿意与家人一起,用行动来响应文明祭扫号召。”“‘焚香烧纸’已经成为过去式,祭扫方式应该与时俱进。”……
据了解,为做好清明祭扫保障工作,市殡葬管理处专门增派了90多名环卫工人,保障墓园干净整洁。市殡葬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叶松表示,文明祭扫逐渐深入人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民俗转身,更是一种新文化。伴随着文明祭扫之风盛行,文明、感恩和责任将成为清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