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全媒体记者金路遥报道:“十二五”时期,江西8个民族乡和三分之一的民族村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赶上全省平均水平,5000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4月4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获悉,江西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简称规划)已出台。
根据规划,我省将完成改造拓宽民族地区农村公路400公里,完成25户以上民族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完成50个民族村和100个民族村小组环境整治。
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对民族乡村毛竹、油茶、果业、畜牧等产业注入科技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每个民族乡建设1-2个现代农业和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扶持百名家禽家畜、养蜂种茶、果蔬花卉能手建设百家家庭产业示范园地。
规划提出,推动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民族人口较多的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上饶等设区市设立、完善专门的公共墓地及其设施,满足其特殊丧葬习俗需要。
完善民族中小学配套设施、寄宿条件、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设施;改善民族学校寄宿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全免费寄宿。
加快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族乡发展新兴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民族乡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规划中提到,支持赣东北3个民族乡和吉安2个民族乡村发展以毛竹、油茶核心产业带动民族文化、红色旅游整合形成新经济廊带。2020年完成全省少数民族文化名人、文化传承作品目录编纂工作,2020年前择期举办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