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新余新闻网11月6日讯 (通讯员邓迪荣 钟梅兰)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多措并举,持续释放弛而不息纠正“四风”的强烈信号,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向基层深入,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紧盯节点,监督检查无缝隙
今年以来,市纪委采取“全市统一调度、县区交叉检查、社会监督实时参与”等方式,组织了密集的明察暗访、专项检查,使违纪违规行为无处藏身、无所遁形。春节期间,针对工作日午餐饮酒、工作纪律、公款吃喝等集中开展了三次明察暗访活动,察访酒店、食堂60余家;五一、端午期间,联合税务部门对超市、特产店等公款购买代金券、土特产等进行暗访,察访超市21家;中秋、国庆期间,针对“四风”问题向乡镇农村转移的新动,组织人员对市郊、乡镇的30余家农家乐进行察访,联合税务部门到超市、特产店等公款购买月饼等情况进行检查,切实以防治“节日病”的实际成效将正风肃纪推向深入。
为加强社会监督,市纪委组建了一支由10名社会人士组成的党风政风监督员队伍,参与查纠四风。同时,建立“四风”问题有奖举报制度,举报经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500元奖励,以鲜明的导向,凝聚全社会共同反对“四风”的合力。
惩戒问责,铁面执纪“零容忍”
惩治是纠正“四风”最有力的抓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对顶风违纪搞“四风”的,一律露头就打,严格惩戒问责。1至9月,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41起,党政纪处分62人,
坚持把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作为纠正“四风”的有力抓手,对每一起“四风”典型问题,理清责任,在处理直接责任人的同时,还对顶风违纪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纪委进行问责。1-9月,全市共查处落实“两个责任”问责案件40起41人。
坚持从群众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入手,开展专项治理,狠刹“四风”问题。紧盯“红包”问题,重点在教育、医疗、殡葬、税务等四个系统深入开展“红包”专项治理,有效遏制了收送“红包”的歪风。1-9月,全市查处“红包”问题4起8人,其中送“红包”者3人。在查处市教育局收送“红包”系列案时,对5名收送红包人员一律进行免职处理,在全省尚属首次。开展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问题专项检查,严肃处理5起违规问题。开展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责令15个单位46人上交了违规租车费用33216.5元。此外,正在积极推进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基层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检查等工作。
通报曝光,强化震慑不留情
今年以来,市纪委共下发通报8次,通报违规滥发津补贴问题5 起,违规收送“红包”问题 4起,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1起,违规公务接待问题 5起,违规接受服务管理对象吃请1起。县区纪委也同频共振,对查处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以舆论的力量,在社会上形成强大震慑,让违纪者知“羞”而后“改”,更让心存侥幸者断了念想。
坚持用制度固化作风建设的成效,我市先后制定了贯彻省委“作风建设20条”的“24条”《实施办法》、落实“两个责任”的《实施办法》及《责任追究办法》《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制度的规定》《关于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实行“两报告一承诺”的实施办法》等极具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同时,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约谈、任前廉政考试等形式,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抓作风建设的责任意识,推动作风建设在深化中得以巩固,在坚持中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