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11月16日新余讯(王喜忠 王红荣)以身边的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育身边人宣讲,四点半学校教育,谈心活动及恳谈会、通下水道、修剪花草树木……这是电工厂社区11月志愿服务内容清单上的部分内容。近日,记者来到电工厂社区时,该社区志愿者们正在进行清理牛皮癣、拔草、扫地、修剪花草树木等志愿劳动。据悉,该社区每月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区居民争当志愿者,整个社区呈现出人人奉献爱心,处处文明和谐的新气象。这只是电工厂社区众多志愿者服务的一幕。在电工厂社区,活跃着一大批志愿服务队,如梁盛贵“便民服务室”、韩福琴“关爱空巢老人室”、王红荣“关爱社区好人室”、杜茜红“关爱健康室”、陈作渝“关爱外来人员室”等工作室,爱心协会、环保社、青年志愿者协会、4点半钟学校、心理协会等20个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人数近千人。除此之外,还有平时没有注册的学生志愿者,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都会加入志愿者队伍。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服务队伍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需要。只要居民有需求,志愿服务者就会聚集在一起,为社区贡献力量。这股力量由刚开始的微弱到现在的强大,逐步扩散至整个社区。”电工厂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红荣一语道破天机。2005年电工厂社区成立后,便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协会。全面推进“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支持社工”模式,是我社区开展专业社工服务的一大特色。我社区十分注重搭建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平台,积极策划和创新合作项目,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社工和志愿者的互联互动,积极回应了居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电工厂社区的志愿者韩福琴说,去年她去社区服务,是陪一位空巢残疾老人聊天,帮忙做家务,并推着轮椅陪老人逛街。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但她感觉非常有意义。“以前在家里很多家务事,和家人交流得也比较少,通过和老人聊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韩福琴说,她发现老人非常喜欢她,她也能给老人带来一些快乐,感觉很有成就感。今年81岁的刘素卿是社区志愿者中从事志愿服务十多年的老同志,每次社区有活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告诉记者,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是一件身心快乐的事情,不管男女老少、年龄大小,我希望全社会的人都来参加志愿服务,使小区居民能更加团结和睦,社会更加安定和谐。在刘素卿这样一批热心志愿者的带动和引领,电工厂社区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目前,电工厂社区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1471人,特色志愿服务队20支,实现了社区志愿服务的规范化、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志愿活动的制度化。
一套周全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
为更好开展志愿者服务,促进志愿者队伍建设,电工厂社区居委会不仅制订了志愿者服务章程,而且还相继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以楼栋为单位,组建党小组长、楼栋长、治安委员、文体委员、卫生委员以及物业房管员的"两长四员"志愿者队伍,以"两长四员"为核心,带动楼栋内党员和其它志愿者积极参与。要求以楼栋为单位收集楼栋内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及流动人口等家庭信息,由组长负责登记,楼栋长根据志愿者反馈信息建立与服务对象亲属的沟通机制,每月至少有一次与亲属进行面谈或电话交流。细则明确要求,楼栋志愿者必须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谈心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提供就医、送医、打扫卫生、晾晒、代购、代缴水电费等服务;陪同老年人提供办理退休年审,乘车卡、医保卡补办等需要运用网络或填写表格、递交资料等相关的社会事务;根据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积极帮助他们寻找朋友圈;帮助老年人甄别电视、手机、网络上的非法信息;帮助老年人识别各种诈骗伎俩,防止老人上当受骗。这些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稳步健康发展。同时,该社区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模式,把有成效、有特色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打造成一些较有影响力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品牌,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我又喜欢讲故事,帮助他人,愉悦自己,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从2007年夏天开始,志愿者徐森磊就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社区给孩子们讲故事。这个活动就是“听徐爷爷讲故事”。每周六、日给孩子们在固定的时间段用好听的声音讲述好听的故事故,内容包括革命传统、童话、英雄人物等等。随着活动逐步深入,这个群体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面立体的志愿服务网络,吸引了更多孩子、家长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如今已成为该社区志愿服务的知名品牌。
一家爱心银行储蓄爱心资产
电工厂社区目前老龄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14%。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方式,更好地服务社区老人,2009年该社区成立“爱心银行”协会,现在入会的会员达到1400多人,爱心储蓄银行?这是电工厂社区创新发明的爱心“收支”平台,每一位志愿者可累积自己所付出的爱心奉献,来兑换相应的奖励或服务。截至今年9月,电工厂社区“爱心储蓄银行”刚好运行八年,统计共存储了储户的爱心96000小时,约上千件好人好事。每年每位会员只要为居民服务一次以上,就能获得同等时间的“积分”,等到自己需要帮助时,这些积分则可兑换相等时间的义务帮扶服务。今年69岁的老人江小云是该银行协会最早一批会员,他对此感受颇为深刻。刚参会那时,每逢社区有义务劳动或其它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记得没过多久他便患上半身瘫痪,多次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该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前往探视并安排志愿者帮助护理,同时带去志愿者的爱心款。说起这件事,江小云乐呵呵地说,以前是我帮他人,现在自己遇上困难,人家一起来帮我,爱心银行实实在在实现自助助人的宗旨。一千多名志愿者中,江小云只是其中一位。2009年8月,电工厂社区启动“爱心储蓄银行”,得到居民广泛认同,第一天就登记发放了几百张爱心储蓄卡,求助、帮扶、兑分,一环扣一环,社区的爱心助人网络逐步形成。
记者看到一本“爱心银行储蓄服务登记表”,上面登记着志愿者完成的任务,如“2012年2月22日,王小平请求调解纠纷,2名志愿者调解成功”。而根据求助内容,电工厂社区已经将志愿者分成“矛盾纠纷调解”、“就业培训”、“义务巡防”、“护绿环保”等20支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每次领取一件志愿服务事项,就会有工作人员进行跟踪回访,根据完成的情况,在其爱心储蓄卡分别记上1-3分。打分制度还设置有“重大贡献奖”和“特殊服务奖”,还可另行加分。
发挥好人专长,让做好事永不停步
在电工厂社区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学习好人、崇尚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在电工厂社区蔚然成风,“宜传好人”群体现象在电工厂社区产生了广泛影响。一个个涌现“电工厂社区好人”,为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添砖加瓦。在“电工厂社区好人”特色品牌日益响名时,电工厂社区开阔思路、拓展阵地,大力构建“好人社会”治理模式,在全市率先成立并完善“电工厂社区好人”工作室:梁盛贵“便民服务室”、韩福琴“关爱空巢老人室”、王红荣“关爱社区好人室”、杜茜红“关爱健康室”、陈作渝“关爱外来人员室”等五个工作室,让好人正能量在全社会辐射、传播。
电工厂社区形成了“关爱电工厂社区好人”的工作机制,如利用春节、中秋等节日,通过走访慰问,定期对“电工厂社区好人”进行慰问关怀;建立“电工厂社区好人”qq群和台账,和“电工厂社区好人”保持日常的交流和沟通,充分掌握辖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帮扶、走访慰问等形式的关爱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活动;定期组织好人,开展参观、座谈交流会,交流分享心得;加强宣传,为“电工厂社区好人”免费订送党报党刊,在《电工厂社区工作月报》开辟“身边好人”宣传栏;成立“关爱电工厂社区好人”工作室,为好人提供免费体检和一些必要帮扶。
此外,电工厂社区成立“关爱电工厂社区好人”基金项目,专门用于帮扶有困难的“电工厂社区好人”和开展公益活动,依托电工厂社区好人志愿服务队各(站)室,广泛开展“电工厂社区好人”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关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长效措施,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从而使“好人有好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