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和巩固工作
一是突出“学习型班子”这个关键。坚持领导班子起表率作用。倡导集体学习、个人学习,真正成为学习型党组织组织者、促进者、实践者。二是培养一批党员干部宣讲队伍。社区中心组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学习活动,每季度一次党课,社区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党委成员和支部书记以会代讲,构筑了一个干群沟通交流平台。三是定期将读书心得在学习园地展示。以达到相互学习交流地目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完善,功能完备
社区先后筹资八十余万元,建设了室外大型显示屏等二十余个文体场所。建立了腰鼓队等二十支文体队伍,队员达1400余人。在社区形成“一节”即:“我们的节日”文化艺术节:“二品”即:“邻里一家亲和写春联”;“三广场”即:“文化广场、健身广场、体育广场”;“四支队伍”即“文体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科普宣传队伍、为民服务队伍”。2014年社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进单位等荣誉30余项。王喜忠同志个人获得2014年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荣誉称号。
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一是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2015年至今社区开展了“迎新年、庆元旦”文艺晚会和社区成立十周年暨第三届夕阳红运动会等文体活动80余场次。还开展了交谊舞、拉丁舞、广场舞等多种舞培训活动5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6000余人场;放映电影100余场次,观众达9000余人次。
二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与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声有色,在全社区形成了文明、健康、向上、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社区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社区成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党员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团员志愿者、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者”等五类志愿者队伍,现有志愿者892名。
四是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几年来为居民提供各类志愿服务3000余次,清理垃圾、土方千余车,清理乱种500余处,铺设彩板砖6000余平方,种草皮5000余平方,移植、栽种树木1000余棵,种花数万株,为特殊困难居民捐款6万余元。开展了传统节日包汤园、粽子、饺子送困难群体活动,举办了老年人参加的“百家宴”活动,形成了辖区80以上老人每年生日送蛋糕制度。举行各种科普培训19次,培训人员2600余人次,参与义务巡逻3200余人次,开展义务法律宣传咨询17次,参与人数2600人次,为居民义务书写春联4000余份。
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推动社区工作活动开展
利用自身宣传阵地、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共出黑板报30期130块,宣传橱窗40期400块,悬挂横幅120条,张贴标语580条,散发各类宣传资料14600余份(册)自办社区综合报19期;新余日报53篇、今日渝水48篇、江西日报3篇、中国妇女报1篇、新余晚报87篇、江南都市报11篇、其它9篇;大江网、新华网、今视网、渝水网等媒体共刊登390篇;中央电视台报道3次,江西电视台报道6次,新余电视台报道91次,渝水电视台报道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