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精妙而唯美的工笔画,很多人脑中便会浮现出一幅幅巧密精细、惟妙惟肖的山水、花鸟、仕女图。比如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笔下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的荷花图,齐白石笔下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质朴清新的鱼虾虫蟹。在花鼓山社区,也有一名工笔画爱好者——今年77岁的退休工人温仕贵,繁琐费力的工笔画对于他来说,是凝神静思的养心之道,“美意延年”的养生方式。
在花鼓山社区的书画展中,一幅幅活灵活现、精致细腻的工笔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在一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仕女图上,仕女表情面貌栩栩如生,眉眼脉脉含情,衣服的纹理纤毫毕现、尽其精微,额头发际中的根根头发像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另一幅腊梅图,仿佛隔着宣纸能闻到幽幽透出的暗香……这些工笔画的作者正是花鼓山社区温仕贵。
靠着一套函授光盘自学成才
灰色衬衫配藏青色外套,一抹鲜亮的橙黄色锁边,沉稳中不乏活泼,眼前温仕贵的衣着打扮颇见艺术家配色功底。说起工笔画,温仕贵打开了话匣子,“写意画是灵感来了,大笔一挥,就能表现景物神韵。工笔画就没那么简单,要工整细致,精致逼真,所以画起来也特别费劲,不仅要求线条极为精到,还需反复渲染多变,因此工笔画也叫功夫画。”正因为繁琐费劲,所以,以工笔画见长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晚年转而去画大色块的泼彩,齐白石晚年也因眼神和体力吃不消不再画精微的鱼虾虫蟹。
而温仕贵却恰恰是退休后才开始学习工笔画,“我原来是画油画的,退休后不甘寂寞,想找点乐子自娱自乐,没想到这一学便陷了进去。”温仕贵告诉记者,他买了一整套中央电视台出版的工笔画教学函授光盘开始自学,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画工笔画需要耐得住寂寞,心静如水,不厌其烦。”不打牌、不下棋、不抽烟喝酒,连喝茶都嫌泡茶麻烦,怕浪费时间的温仕贵却对繁琐复杂、耗费心力的工笔画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画一幅工笔画首先要打好底稿,底稿放大后,还需反复琢磨推敲,多稿修改才能敲定。底稿敲定复印到宣纸上后,便开始描轮廓,“描线条的时候要有功夫,线条要流畅平滑,一笔到位,不能断断续续,否则就前功尽弃。”温仕贵说,随着年龄增大,这两年逐渐有些力不从心,只有把手腕压在桌上,才能控制手腕不断抖动。
每一笔都不能遮遮掩掩蒙混过关
画工笔画最枯燥的便是上色了,常常要等颜料干透后再覆上另一层色彩,才会显现出活灵活现的效果,一幅画上四五遍颜色是家常便饭,对于温仕贵来说,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与外界切断联系,心无旁骛地画上大半天是他的常态,尽管如此耗费精力,一幅精细的工笔画仍需要个把月才能完成。
“细节之处见真章,哪里出现纰漏,哪里处理不到位,可以说一目了然,所以工笔画一笔一划都不能含糊,每一笔都要交代清楚,不能遮遮掩掩蒙混过关,只有极其严谨,才能画得生动。”温仕贵说。
爱好往深处精进,孤独亦欢喜。作为我市老年书画协会的理事,温仕贵刚刚应邀参加江西省十人画展,其精细灵动,独树一帜的风格颇受好评。“现在年纪大了,家里人不是很理解,担心我把身体搞坏。我想能画多久画多久,没有给自己设限。老年人也有梦想,每次看到活灵活现的山水花鸟从我笔下出来,我感到非常充实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