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轮到你出牌了……”来到陈玉莲家中,记者看到陈玉莲正和公公婆婆开心地打扑克“争上游”。这是一间47平方米的普通民房,屋子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床铺干净清爽,房间内没有一丝异味。婆婆董桂英今年88岁,头发全白了,由于腿脚不方便瘫痪在床,腿上盖了一床花色小棉被。掀开被子,记者看到董桂英双腿的肌肉已经萎缩,右手也丧失了运动能力,只能靠左手吃饭。86岁的张兰儒告诉记者,老伴长年卧病在床,为了解闷,同时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他和儿媳陈玉莲经常陪着董桂英打打牌,有时候下下象棋、跳棋,“虽然老伴长年下不了床,但是心情不郁闷,不发脾气,脑子还比较灵活。”张兰儒说,这些都归功于儿媳陈玉莲的悉心照顾。
事情追溯到1988年的春天,董桂英上厕所时不慎中风,“这中风一次比一次严重。”陈玉莲告诉记者,其实在陈玉莲嫁到张家之时,婆婆就已经发生过中风,一开始,婆婆还能扶着墙走路,然而随着病情加重,自1999年之后,婆婆因右边身体“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随着公公年纪增大,身体状态也在逐年下滑,加上自己80多岁的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陈玉莲一人要照顾4个八旬老人,常常忙得连轴转。
“我们只有一个儿子,媳妇就跟女儿一样,都是她来照顾我们。”对于这个左邻右舍交口称赞的好儿媳,张兰儒说。原来,董桂英中风时,陈玉莲的女儿才几个月大。原本陈玉莲一家住在3楼,看着婆婆无法下楼,公公腿脚疼痛,陈玉莲主动把家搬到1楼,把阳台改建成厨房,全家5口人挤在这个47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最辛苦的就是她,为了照顾老人,小孩10个月就放托儿所,那时候没有厂车,骑自行车到单位要半个小时,她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安顿好老人、小孩再去上班,风雨无阻。”说起自己的媳妇,陈玉莲的爱人说,随着自己父亲的年纪增大,逐渐患上了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病症,不仅要定时服用药物,走路也离不开拐杖,慢慢地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陈玉莲身上。“她的父母也80多岁,她母亲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里4个80多岁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她一人照顾。每天她的全部心思都放在照顾老人的身上。”陈玉莲的爱人告诉记者,由于父母老家在河南,喜欢吃面食,加上年纪大,牙齿不好,每天陈玉莲做饭还要专门给老人家做点面条、馄饨。虽然婆婆瘫痪在床、腿脚不便,陈玉莲把她身上收拾得干净清爽,每天定期给老人泡脚按摩,洗澡的时候,就把婆婆抱到卫生间。在陈玉莲的家中,有一张藤椅放在婆婆床边,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陈玉莲便抱着婆婆坐在这把藤椅上,搬出去晒晒太阳。
“我媳妇没得说,就是性子太急了。”陈玉莲的爱人告诉记者,由于患有先天性喉狭窄,陈玉莲做过几次手术,直到现在还能看到喉咙处留下的刀疤和凹陷,虽然因为这个病,陈玉莲说起话来常常气急,走路会时常喘不上气,也许是每天忙的事情太多了,陈玉莲说话还是快言快语,做起事来风风火火,走路急匆匆。“她把我父母当作她自己的父母亲,从没有争过嘴,母亲住院的时候,也是她最累的时候,每天来回两边跑,烧饭、洗衣服,还要跑医院送饭,非常辛苦,看着很心疼。”
“大家气量大点就没什么。”说起婆媳相处之道,陈玉莲轻描淡写地说:“我公公婆婆心很好,从不乱发脾气,我们一家人从来没有红过脸,我们普通百姓家庭不都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