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轻盈的手风琴演奏、绘声绘色的课本剧表演、飘洒俊逸的书法写作、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漫步校园,素质教育之花赏心悦目。近年来,我市着眼“打造全国素质教育特色品牌”高度,探索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深度融合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课堂革新——
培育创新精神
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市引领全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展示教学技艺,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着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上千名学生在全国各级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奥林匹克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清华、北大、科大等名牌高等院校保送资格。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科技素养。一根直尺上钻出几个孔,就能充当量角器,还能画圆和平行线。在新钢一小“少年科学院”,六(2)班学生王明展示了自己发明的多功能教具。具有报警功能的门铃、便携式数字集成芯片检测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都是学生们奇思妙想的成果。“学生们的小发明,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这种能力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新钢一小校长宋增平介绍说。
体教融合——
提升体艺素养
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市城北幼儿园组建幼儿体操队,注重梯队培养,遵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小班以激发兴趣为主,中班以基本训练为主的全园互动、循环模式,将枯燥的体操训练变为游戏化、情境化的学习。市体校与新余九中强强联合,优化育人环境,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我市已有16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跻身全省先进行列,在2014年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新余体育健儿以压倒性优势斩获80.5枚金牌,占全市省运会金牌总数的五分之四。此外,还取得第五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篮金牌、女篮铜牌,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1金9银的骄人成绩。
少儿艺术是新余素质教育一块闪亮的金字品牌,雄厚的师资、独特的教学和专业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深厚的艺术素养和高超的表演技艺,三进北京、两进中南海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多次受邀前往美国、俄罗斯、奥地利、瑞士等国外展演。
综合实践——
锻造操作技能
全市各校因地制宜,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每年寒暑假,各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工厂、社区、街道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协作、动手动脑、锻炼技能,不仅培养了“问题”意识,而且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健康成长平台,深化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将每周六定为志愿者服务日,每月确立一个主题,各校围绕服务主题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学生服务社会,体验生活,成就梦想。
作为一个新型工业城市,我市充分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确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理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办学,系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余现代学徒制实现了招生与招工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形成独树一帜的职业教育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市中职学校招生达107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