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市人社工作干了啥
请看这份成绩单
新余新闻网2月25日讯(廖春仁 记者谢丹 实习生胡小莉)累计新增就业12.86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长78.7%,2015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同比增长13.38%……23日,记者从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给市民交出喜人成绩单。
成绩1:累计新增就业12.86万人
就业问题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市始终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第一位任务,累计新增就业12.86万人,占全省新增就业总量的4.76%,高于我市人口总量占全省2.5%的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7%以内的较低水平,低于全省控制目标0.8个百分点。仅2015年,我市新增城镇就业2.4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9万名,帮助1178名困难人员就业。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市将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将就业目标定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00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5万人。
成绩2: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是“十一五”时期的2.12倍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为进一步激发我市的创业活力,“十二五”时期,我市制定出台促进创新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培训成果等促进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7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12倍,扶持1.44万人次创业,带动6.42万人次就业。
2015年,为支持小微企业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9亿元,直接扶持0.24万人创业,带动1.1万人就业;为7家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262万元,发放大学生一次性求职补贴10.7万元。
2016年,我市将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政策,全年新增安排担保基金500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亿元。
成绩3: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长78.7%
“十二五”期间,我市每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养老金由2010年的1065元提高到1909元,增长78.7%。失业保险金月平均发放标准由2010年的470元提高到950元,增长102.1%。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全部兑现到位,最低工资标准实现第十次连续上调。
2015年,我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由55元提高到8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1连调,全市共7.02万名退休人员参与调资,月人均增资272.7元,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达1909元;城镇居民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额提高到10万元,加上大病补充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额达35万元;提高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每人每月由710元上调至950元,增幅达33.8%。
成绩4:2015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同比增长13.38%
“十二五”期间,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29.36万人次,比“十一五”期末增加8.5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9.05万人,是“十一五”期末的1.6倍。
2015年,全市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0.14万人、51.91万人、10.83万人、22.44万人、14.0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9.05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合计征缴20.42亿元,同比增长13.38%。
2016年,我市将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企业参保,扎实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成绩5: 2015年为6411名农民工追讨工资4279万元
“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2015年,我市为27个建筑项目缴存农民工工资保障金2294万元,为34个建设项目退付农民工保障金1741万元,市、县区财政共安排330万元农民工工资支付应急周转。全年为6411名农民工追讨工资4279万元。
成绩6: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7%
“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强人才引进培育。2015年,我市2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入选人数位列我省各设区市第一,并实现了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零的突破;新增2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新增2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4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暨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到2015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7.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16.8万人,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7%和45%。
2016年,我市将继续抓人才队伍建设和智力引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