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车行驶在城区的一些街道,画在路面上的红色网格线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也引起了市民的热议。这是什么标志?有什么作用?近日,市交警支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为提高车辆通行率,保障路面畅通,我市独创的“红线网格”,在全省尚属首例,这也是我市交警支队在今年开展“交通管理创新年”的活动内容之一。
首创红线网格 确保安全畅通
近日,记者跟随市交警支队城北大队副大队长付小红来到仙来大道、北湖路等路段,看到有些路口右转弯车道上画着大片的红色网格。付小红介绍说,这些红色网格不是标识标线,而是提醒线。为了提高车辆通行率,城区道路多数红绿灯都换成了圆饼灯,对右转弯车辆没有限制,但是有些驾驶员文明交通意识单薄,随意将车辆停放在右转弯车道上,或者在路口位置上下人,阻碍了车辆正常行驶。因此,在右拐弯车道上画上红线网格,就是表示这里禁止停车,交警一旦发现红线网格处有车辆停放就会开具罚单。
红线网路一出,效果立竿见影。乱停乱放的车辆少了,道路行车更加安全畅通了。据了解,目前城北仙来大道、北湖路、竹山北路和长青路上共有7处红线网格,城南妇幼保健院、中医院、抱石公园和火车站附近路段也将画上红线网格,此举还将在城区其他路段得到推广。
调整通行路口 减少事故发生
除了红线网格,市民还发现,有些道路上的隔离栏开口,有些关了,有些却新开了。付小红说,这些开口的关闭和新增也是为了增加车辆通行率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以仙来大道为例,这一条交通主干道上分布有很多条次干道和小街小巷,十字路口和调头拐弯处多,这些路段非常容易拥堵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交警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长期经验总结,对隔离栏的开口位置进行了调整,但并不是简单地关闭或者新增,而是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了分离,有些开口只能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有些则是专为机动车设置的,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车辆左拐调头,也将人车分离,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付小红告诉记者,开口调整以来,路面行车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安全的情况下,车辆左拐弯不受限制,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也更加安全有序。
创新交通管理 科技主导警务
据了解,2016年是市交警支队的“交通管理创新年”,划定红线网格和调整通行路口都是交通管理创新的其中举措,交警部门还将在创新交通秩序整治模式、完善重点车辆和驾驶人交通风险管控机制、推动城市畅通和交通管理职能信息化、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创新交通安全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下工夫。加大交通科技经费投入力度,通过实施大数据分析研判、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设、电子警察和高清卡口建设,全面确立“科技主导警务”的模式。
此外,市交警支队还将通过落实上级公安机关改革决策部署,完善车驾管和违法处理等窗口硬件和软件建设,提供更多交管便民利民创新举措,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实现交管工作由侧重管理型向服务与管理并重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