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行的审计制度,干部离任时,审计部门要对干部进行财务等方面的审计。为守住蓝天白云、保护青山绿水,我市率先在全省探索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前已完成对渝水区原区长和市环保局原局长的“生态审计”。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指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后,对其任职期内辖区的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核算。作为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我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如果GDP上去了,环境污染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这样的GDP上去没有任何意义。”市审计局局长夏文成说,加强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促使领导干部不仅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
2015年3月,市审计局成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领导小组,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调查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两个项目资源共享,成果共用。此外,通过寻找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变化情况与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结合点,充分利用能反映自然资源资产保护情况的量化指标,分析政府行为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从而客观评价领导干部责任。
当年5月,渝水区原区长成为我市首个“生态审计”对象。审计部门开展了渝水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调查了解原区长任职期间森林、土地、水的动态监控数据,核对上级业务部门执法查处问题的整改情况。同时,根据其任期内签订的生态资源保护责任状进行核查。最后,对群众提供的线索进行抽查。经过5个月时间,一份完整的审计报告形成,相关部门立即配合整改。
报告显示,在森林资源方面,全区现有林地质量不高,蓄积总量有下降趋势。随着土地开发推进,林业资源正逐年减少;在土地矿产方面,区里占用耕地大部分为水田,而开发的耕地基本达不到水田标准,落实占优补优不够。此外,水利资源、环境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今年开始,我市将对渝水区罗坊镇和分宜县双林镇展开审计。“尽管还在探索,但新的审计方式让全市领导干部不得不重新审视欠下的‘生态账’,对他们触动很大。”夏文成说,“我们还将对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和负债表的核算方式进一步细化,以求全面客观反映领导干部表现,让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的常态化体系。”
记者点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既不能手软,更不能下不为例。我市着重保护生态环境,要每一个干部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是放眼长远的民生大计,是科学文明的发展大计,是每一个新余市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