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渝水区农业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目标,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通过抓生产、品牌和市场三要素,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领头羊”,龙头作用呈现。
产业集群带动农民增收
全区农业规模企业115家,拥有省、市级龙头企业71家,实现粮棉油、林果茶、畜禽等种养及加工、贩运各个行业全涵盖。2015年,拥有固定资产16.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比2014年增长11%,实现利润3.07亿元,上缴税收8000多万元,就近安排农民工就业17800多人,带动12.1万户农户增收2.8亿元。形成以惠康、晶碧、顺福等大米加工产业集群;以珊娜、蒙山、江润、惠民等新余蜜桔种植及加工产业集群;以欣源、赣宏、方盛等油茶种植加工产业集群;以渝洲生态、沂水实业、草根牛业等畜禽养殖及加工产业集群;以锦都实业、新安农林、奥邦实业、新星园林、兴和园林为主的苗木花卉五大产业集群。形成年加工大米100万吨、生产加工食品油0.8万吨、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加工果品6万吨、加工蔬菜2万吨的生产规模。一批新型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了以新余市泓兴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电商产业、以新余市鲜果红农业发展为代表的台湾特色水果种植、以绿丰生态为代表的特种养殖、以玉丰种业为代表的蔬菜种子加工,特色行业初具规模。
主导产业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
全区100多家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化流转的动力推动下,直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农产品基地125个,形成了一批优势明显、布局相对集中的区域主导产业。新余蜜桔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优质稻80万亩、商品猪年出栏49万头、商品蔬菜9.7万亩、高产油茶8万亩。这些主导产业都制定了“生产管理规程”或“栽培模式”,全面实行生产标准化;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0个,生态有机示范园2个。为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升果品质量,普遍推广“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着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太阳能灭虫灯及粘板诱虫应用技术;建立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做好清冼、杀菌、打蜡、分级、包装。大米加工企业在精制大米、米粉的基础上,研发米糠油加工和米乳饮料生产,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形成收购、粗加工、精加工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做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积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地方知名品牌。目前全区有江西嘉福农业科技的“悦嘉福牌”大米、晶碧米业的“亮精碧牌”大米、界水联盟的“联盟牌”有机蔬菜被认定为有机农产品;新余民生牧业的“仰天岗牌”猪肉、珊娜果业的“珊娜”水果品牌、玉丰种业的“图”标和“玉农”牌蔬菜种子获得江西省名牌产品和江西省著名商标;草根牛肉、沂水实业的鲜肉和绿丰生态的中华鳖等38个农产品获省无公害品牌;朋来生态的翠冠梨等32个农产品获得省绿色食品品牌,10万亩新余蜜桔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