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花开 文明增色
——姚圩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纪实
新余三农网12月1日讯 (记者 王小军 通讯员 彭雅群)2015年2月23日,姚圩镇被中央文明办批准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这是姚圩镇连续获得这项荣誉的第十年。
创业易,守业难。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真抓实干,更是全镇干部群众齐心抓创建的结果。
文化创建惠民生
10月1日晚7:30,人潮涌动的河埠文化广场传出阵阵喜庆的歌声,舞台上正在表演欢快的扇子舞,姚圩镇河埠村委的国庆文艺晚会正式拉开序幕。
这次国庆文艺汇演是由姚圩镇河埠村委的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晚会节目都是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包括扇子舞、广场舞、腰鼓舞、歌曲、小品、二胡演奏等15个节目。节目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本土气息浓厚,深受百姓喜爱。
据河埠村委张美生书记介绍,目前河埠有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在政府支持下,先后建了乡村大舞台、占地1400余㎡的文化广场、藏书3700余册的图书室,建了电子阅览室、投影室、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篮球场、健身场,组建了腰鼓队一支、声乐队一支、广场舞队三支。
河埠村委只是姚圩镇文化创建工作的缩影。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姚圩镇抓住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坚持文化惠民的理念,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千方百计抓好全镇农村社区文化工作创建,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投入巨资建成了功能设施完善的文化休闲广场,高准标建设了镇综合文化站,并投入18余万元用于完善内部软硬件设施,成立镇文艺社团联合会。
完善的基础文化设施,激发了群众的文艺热情,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文明的乡风。
美丽乡村宜人居
“曾书记,我们村里的垃圾桶多有损坏,可以再换一批吗。”
“我做保洁员,不图养家糊口,就图把村里卫生搞好,让大伙有个干净、舒适的环境。”
“我会在村里垃圾量多的地方写一张告示牌,提醒村民不要乱丢垃圾。”
……
9月11日,姚圩镇党委书记曾羽主持召开全镇环卫座谈会,参会者就全镇的环卫工作正各抒己见,就抓好全镇的环卫工作建言献策。参加座谈会的主要是镇环卫所工作人员、各村委分管环卫干部及各村委保洁员代表。
姚圩镇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环卫工作,始终把环境整治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群众对环境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环境就是民生。镇里每年加大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投入,逐年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同时加大考评力度,组织人员每周对全镇卫生不定时检查两次,按月度进行考评汇总,考评结果跟保洁员个人工资直接挂钩;每月组织村委干部对各村卫生状况进行抽查,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考评排名,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经过几年努力,全镇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环卫整治工作一直走在全区前列,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道路干净了,环境变美了,群众舒心了。
“三百”活动架起连心桥
“邹镇长,您又下乡来了。多亏你的帮助,我们的稻田不缺水了……”
说话的这位是南河老屋温老伯,自己在家承包60多亩水稻。由于南河村委处于九龙渠道和二支渠道末端,袁惠渠水位低,用水特别困难,几年来没有一点水到南河村委,严重影响水稻收成。
几个月前,副镇长邹文斌到温老伯家走访,了解到实际情况后,立即向镇主要领导汇报。考虑到当时正是水稻用水时期,镇里立即打了八口抗旱井应急。同时,为彻底解决南河种植水稻缺水问题,政府拟新建一渡水槽,项目正在申报中。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姚圩镇组织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活动(简称“三百”活动),领导干部带头进村入户,跟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要求全体镇干部每周至少下乡2次,班子成员每季度走访群众不少于8户,一般干部每季度走访群众不少于5户,每位干部发放一本《民情家访手册》及30张“三百”民情联系卡,促进机关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今年以来,镇干部累计走访723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设216条,解释处理群众问题180余件。现场未解决的问题,由镇活动办统一进行汇总梳理,逐一建立起台账,一个问题一个责任领导,以督办单形式要求相关部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