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大传统主导产业发展遭遇寒流。
今年又是改革创新的关键一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市负重前行、砥砺奋进,全面深化改革,在争创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过程中,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工作,实现稳中有为、稳中求进。
为用简约概括的笔触勾勒和展示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轨迹、良好态势、亮点成绩,为“十三五”开局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本报自即日起推出“发展至上 富民为先·年终特稿”大型主题专栏,分改革创新篇、产业升级篇、重点项目篇、绿色崛起篇、大气治理篇、水源保护篇、民生实事篇、医疗改革篇、文化惠民篇、优化环境篇、智慧城市篇、现代农业篇。敬请关注。
发展是手段,富民是目的,改革是动力。近两年,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围绕“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先行先试,针对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服务发展,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初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发展实际,坚定不移地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出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民生事业等领域重点改革,“三单一网”、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数字化管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村级民事代办等28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推动全市资源配置更优化、市场主体更活跃、社会公平更彰显……
有序推进“三单一网”改革。我市积极对接全省“三单一网”改革工作,加快“三单”管理和运用,强化监督考核。市本级43个部门权力清单已编制完成4868项,于今年7月初向社会公布4148项,渝水区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已于7月22日在网上公布,分宜县行政部门权力清单于7月29日在网上公布。今年9月21日,市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余市政府部门责任清单(送审稿)》,对外公布4400项责任清单。目前我市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任务已全部完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由国务院统一发布。
同时,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网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已完成,市直57个部门312大项、395子项行政许可类事项和869大项、1415子项便民服务类事项的梳理和流程固化工作已完成。一县三区也于10月30日前完成590项行政许可类事项、1607项便民服务类事项的梳理和流程固化工作。在全省事项梳理子系统中,市本级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已于10月30日完成录入工作,一县三区也于11月9日前完成录入工作。
村级民事代办工作全面推行。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在全市全面推行村级民事代办制,在40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民事代办服务点。目前,各乡镇民事代办工作开展总体良好,基本做到有场所、有牌子、有电话、有制度、有台帐、有责任人,办事流程清晰,工作开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民事代办事项约8.1万件。值得一提的是,此项工作已被列入全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一市一点”攻坚项目,并得到了省委书记强卫的高度肯定。
率先启动社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我市依托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完善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在全省率先建成社区数字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公众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延伸到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务。目前,便民办事系统已在10个试点社区上线运行,确定在社区办理的办事项共86项,可以全程办通的共59项,10个试点社区工作人员两期业务培训也已完成。公众服务平台也已上线试运行,“新余一网通”门户及手机APP框架开发完成。此外,网格化管理系统有序推进,专题数据库逐渐发挥效益,获取并沉淀民政、公安等部门17大类共50.28万条数据。网格化管理系统也将于12月底在10个试点社区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