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的任务不只是争金牌,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昨天,在“助力梦想,共享荣耀”35支金牌国家队资源推介大会上,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侯逸凡如是说。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则介绍,这是体育总局首次将国家队资源进行集中推介。体育总局此举,是希望长期专注于训练、比赛而忽视了市场开发的中国体育人不再“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金牌大户”纷纷来招商
此前,曾有个别国家队进行过社会公开招商。据介绍,此次推介会拟办以来,得到多数国家队的积极响应,原本预估约有20支队伍参加,最后竟然来了35支。
这些队伍中,有24支奥运项目国家队,包括中国游泳队、射击队、体操队、举重队、跆拳道队、击剑队等,其中不乏战绩彪炳的王牌之师、“星光闪耀”的人气战队,绝对是中国奥运军团的“金牌大户”。非奥项目国家队中,中国围棋队、象棋队等亦是世界劲旅。
冯建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2015年底,我国运动员已获得世界冠军3129个。他说:“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背景下,国家队无疑是各类体育无形资产中最优质、最核心、最稀缺的资源,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队与企业合作,充分开发、利用这种无形资产,既能提高国家队的训练保障水平,也有助于企业提升品牌价值。”
不过,记者注意到,群众基础较好的足、篮、排球项目和乒乓球、羽毛球项目国家队,未参与此次推介。由于已和其他公司签订商务开发协议,中国田径队也没有参加。网球国家队则因多名运动员签有个人赞助商,很难进行集体招商。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王卫东表示,此次推介只是第一步,未来国家队资源会逐步向外界释放。
“企业并非给钱越多越好”
据此次推介会主办方北京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洲介绍,国家队招商对于企业的选择,将以企业信誉、产品类别、创新能力为第一考量,“赞助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给钱越多越好。与国家队形象不匹配的企业肯定不予考虑。”
至于企业所获的回报,则包括使用名誉称号、国家队商用徽记进行广告和市场营销活动,企业代表出任国家队荣誉职务,企业产品可以使用国家队集体肖像,运动员出席企业活动和影视广告拍摄,队服广告、赛场展示、新闻发布、官网及新媒体宣传等。
此前,孙杨“被代言”、林丹“球衣门”等体育赞助负面事件时有发生。李明洲强调,此次推介只针对国家队,其中“集体肖像权”指三人或三人以上,运动员出席活动也有次数限制,“运动员作为国家队的一员,应对队伍的商业开发予以理解和支持。同时,国家队招商要与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划清边界,其赞助权益不适用于综合性运动会,企业也不能随意使用奥林匹克元素。至于运动员个人赞助与国家队赞助商之间的重叠,则需要自行协调解决。”
多支国家队不知自己值多少钱
推介会上,与会的百余家企业代表均表示出浓厚兴趣。不过,绝大多数队伍都没给出具体“报价”,还要与意向企业“谈谈看”。据悉,多支国家队对自己“能卖多少钱”并没有概念。
世界冠军侯逸凡表示,运动员的本职工作是夺取成绩,但也肩负着推动运动项目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运动队和企业合作,除两方双赢外,还有更多社会意义。比如公益活动的开展,向外界宣传体育精神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让更多人受益,可以说是‘三赢’的事。”
对于“商业开发是否影响队伍训练”的担忧,李明洲相信,只要处理得当,各队都能安排好两者的比例和时间,“现在总局层面也在逐步转变,从单一追求竞技成绩向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倾斜。这个转变不会很快完成,但一定是大势所趋。”一位企业代表则说,“相互体谅、配合是合作的基础,我们不会在紧张备战时过多打扰运动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