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校园体育迎来改革发展契机。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中新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 王牧青) 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天前,国家体育总局全文发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也提到了关于青少年体育、校园体育的部分。《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见》提到了哪些与学生切身相关的方面?中新网记者为您梳理分析。
各地中小学校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意见》全文共五大项、十八个小项,提出了目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明了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原则、目标和具体的要求。首当其冲,中小学校的体育课时间将得到保证。
《意见》明确要求,各地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
另外,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开好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及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体育课时间之外,《意见》要求,各地要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意见》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各地要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原标题:国务院关注校园体育:严禁削减体育课 坚持冬季长跑
资料图:未来,中小学将安排“体育作业”。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中小学要安排“体育作业” 坚持开展冬季长跑
6日出台的《意见》明确要求: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职业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注意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全国学校坚持每年开展学生冬季长跑等群体性活动,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