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奥委会向中国方面提出建议 全力以赴实现“三大目标”)
本报讯(记者孔宁)7月31日是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一周年纪念日,中国目前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进展顺利,国际奥委会及单项体育组织给我们的建议是,按照申办承诺全力推动三个方面的工作。
北京冬奥组委对外联络部国际奥委会(IOC)联络处处长潘志伟,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从2015年7月31日获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权后,北京市即与国际奥委会展开了密切合作,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真诚相待的原则,在《主办城市合同》的规范下,就成立奥组委并开展后续筹办工作等事宜,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沟通。2015年12月15日成立北京冬奥组委后,双方建立了及时、高效、顺畅的沟通联络机制,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协助下,双方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目前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之间的合作已覆盖体育、技术、市场、总体规划、人力资源、场馆规划、法律事务、新闻宣传、可持续发展等多个业务口,双方的合作是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
国际奥委会要求中方全力推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发展、创新。二是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积极落实群众冰雪运动推广普及计划,带动广大群众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三是加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人才工作顶层设计
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闫成,日前向记者介绍了北京冬奥组委人员组成情况,表示要做好人才工作顶层设计。
闫成说:“我们建立完善了北京冬奥组委组织架构。组建初期,北京冬奥组委设秘书行政部、总体策划部、对外联络部、体育部、新闻宣传部、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财务和市场开发部、人力资源部、监察审计部及延庆运行中心和张家口运行中心。北京冬奥组委还将逐步设立技术部、法律事务部、运动会服务部、文化活动部、安保部、交通部、残奥会部、志愿者部、奥运村部、媒体运行部以及票务中心和注册中心等部门,预计赛前北京冬奥组委将组建28个机构。在赛时运行阶段,北京冬奥组委建立场馆化运行机制,组建25个场馆团队,筹办工作人员将下沉到场馆一线,保障赛事顺利运行。
人力资源部研究制定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按照分类开发培养人才的思路,与主办城市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等密切配合,在集聚国际高端专家和外籍人才、开发体育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志愿者队伍和实习生等方面,研究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和支持措施,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开放包容、参与广泛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另外,部门要统筹做好里约观察员项目,研究建立赛会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