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专业奥林匹克新闻报道网站“insidethegames”10月26日报道,本周刚刚卸任国际体操联合会(FIG)主席的布鲁诺-格兰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体联正在关注日本富士通公司开发的3D打分系统。格兰迪称,如果未来该技术足够成熟,将会为体操运动带来重大变革和机遇。
曾主导废除体操十分制打分系统的格兰迪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对于体操这样的打分类项目,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评分系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体操赛场上出现多起争议判罚。除了在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中,中国选手商春松四项完美却不敌平衡木大失误、自由操难度分损失惨重的俄罗斯名将穆斯塔芬娜外,本届奥运会体操赛场在难度分的判罚上也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在女子资格赛第二场中,俄罗斯选手斯皮里多诺娃临场降难度,将并掏Shapo换杠换成蹬杠Shapo换杠,成套难度分应从原有的6.7降为6.5,而D分裁判却对这一动作变动视而不见,依然打出了6.7的难度分,成为本届奥运会体操赛场上最荒唐的事件之一。
去年,国际体联曾在日本东京对处于研究阶段的体操难度分3D自动打分系统进行视察。格兰迪称,国际体联执委会对日本富士通公司开发的这项可能会减少体操赛场裁判人数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多年前,我在意大利米兰大学见过类似的研究项目,但当时开发的程序只能分析线性运动,不能分析空翻和转体动作。如今日本研究者设计的系统可以再现复杂的运动,这对体操运动来说将是重大的机遇。尽管这套系统只能打出难度分(D分),完成分(E分)还需人工打出,却也可以避免在难度分认定上可能出现的差错。”
今年5月,有报道指出,富士通公司开发的这项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3D激光传感器对人体运动进行三维捕捉,从中得出的数据将用于识别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和位置,以及技术动作完成质量是否符合规则要求。研究者将获取大量体操判罚中所需的数据,创造辅助裁判打分的系统。
对开发中的体操自动打分系统进行视察后,格兰迪表示:“我坚定地相信,体操运动会向着这一技术代表的科学方向发展,对体操成套动作的难度分认定将会更精确。”不过,格兰迪称,自动打分系统的引入并不意味着打分将全部由机器完成:“机器打分后,裁判会使用体操打分原有的逐帧回放技术再进行评判,因为任何一项处于试验阶段的新技术都无法完全替代真人裁判的存在,也不会“一锤子买卖”地决定选手的最终成绩。”